孔祥玲
(徐州市銅山區單集鎮中心中學,江蘇 徐州 221127)
音樂本質就是帶給人快樂的感受,表達人類內心的情感,初中音樂課堂也要不忘音樂之初心,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造一個愉悅的學習環境,同時使音樂教學變得簡單有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進而對學生的音樂感知運用能力起到推動作用。本文分析了合作教學模式在初中音樂課堂上的應用價值,總結了初中音樂課堂上的合作教學基本模式,并提出了合作教學模式在初中音樂課堂上的應用對策。
合作教學模式在初中音樂課堂上的應用價值體現在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上。很多教師通過課堂觀察都會發現,學生在課后特別喜歡音樂,他們會唱流行歌曲,錄制電視劇主題曲,也會追歌星,但是在音樂課堂上卻特別沉默。很多教師以為這種區別在于流行音樂與教材上音樂的差別,但是音樂沒有“老少”之分,還是教學興趣的引導不夠。學生喜歡討論,喜歡一起追歌曲,教師必須要利用合作學習的模式,尋找出一種新穎且能夠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全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音樂課程學習興趣,進行生本課堂的構建,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進行學習探究,促進學生音樂素養。
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本位”轉化為了“學生本位”,在這樣的模式下,音樂課堂上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就變得更為融洽,突出了學生的主體發展。可以說,通過合作學習能促進學生之間的多維互動,提高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拉近與音樂的距離。一旦人與音樂的距離近了,學生就會對音樂心生向往,自然就會更為主動地去感受音樂的魅力。合作教學的音樂教學模式為教師的教學構思與設想、學生的創造與實踐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一直以來音樂課堂都被邊緣化,初中生喜歡音樂,但是更多的學習精力要用到語數外上。其實,學校與家長都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音樂能力的發展對于學生整體能力的促進都特別重要,音樂具有藝術感知的魅力,在領會音樂、欣賞音樂和表現音樂的過程中能夠形成對世界的有效幻想,形成生活情趣。合作學習活動之中,學生會針對音樂進行多元化的探索,這樣在音樂活動中也會形成對文學、美術、英語等方面的促進,可以說初中音樂教學是提高初中學生全面素質的重要課程,音樂作為藝術教育的一種承擔著提高未來一代藝術素養的重任,初中階段開展合作學習的音樂教學模式能夠實現良好的音樂啟蒙,對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有著重要的鋪墊和引領作用。
初中音樂課堂上的合作教學基本模式必須利用多種方式來創設教學情境,引發合作討論的內容。具體做法要多利用多媒體技術來進行情境創設,把多媒體技術應用在音樂教學中,課堂上的教學活動才會變得有生機,學生不僅鞏固了自身的音樂技能,還學習到了書本之外的音樂知識,在豐富課堂教學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一舉多得。例如:《歌唱祖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利用多媒體來播放國慶七十周年《歌唱祖國》的視頻音樂,讓學生感受到用音樂表達對祖國的熱愛的強烈情緒。這樣情緒情境設置好了之后,教師就可以引發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結合教材和多媒體微課示范唱的內容進行自學。在這樣的教學設計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形式就與日常的唱歌行為相似,聽音樂、同學討論、一起學唱,這樣的基本過程是學生最喜歡的,自然能夠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初中音樂課堂上的合作教學基本模式必須要合理進行分組,組織好合作學習活動。音樂課堂應該是快樂的,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認識傾向和情緒狀態,以提高音樂學習的效果和質量。所以,分組應該以學生的自愿為主,教師適當調配。小組形成后學生會積極進行學唱活動,這個時候教師要組織組長,讓每一個同學都能夠參與學唱活動,避免由個別學生不參與。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也要深入各個小組,隨時觀察小組內的表現,讓學生都能夠獲得最佳的音樂學習感受。
初中音樂課堂上的合作教學基本模式必須要在合作討論之后由教師進行知識點的匯總,這個匯總主要是演唱技巧、樂理知識等方面的指導,教師要抓住重點,讓學生能夠提升音樂素養。這個環節上,為了避免授課內容過于枯燥,教師應該采取提問回答,分組競賽,多元示范等形式來開展。例如在《歌唱祖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重點指導演唱過程中的情緒引導方法,通過提問來讓學生回答自己是怎樣把握演唱情緒的,很多學生回答:“我會幻想一些畫面,提升演唱情緒”,有的回答:“我會通過聲音的高低來展現情緒”,然后教師進行總結。在重點教學二段體和三段體的演唱技巧的時候,教師則是要進行其他音樂形式的示范,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的段體可以用不同的演唱技巧來表現。最后,通過分組競賽的形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不同的段體,全班集體完成演唱《歌唱祖國》的任務,提升集體榮譽感,讓學生真實感受到二段體和三段體的演唱技巧。
初中音樂課堂上的合作教學基本模式必須要有集體展示的環節,提升音樂課堂效果。集體展示也是以小組為單位,具體的展示形式可以請小組成員自由設計。當前初中生大多思維活躍,喜愛表現,音樂擂臺不失為一種“激趣”的有效手段,不僅符合青春期學生的心理特點,更重要的是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例如在《歌唱祖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請各個小組的同學在組長的帶領下設計合唱的表演形式與內容。有的小組設計了領唱加合唱的內容;有的小組設計了集體合唱;有的小組設計了小組內再分小組,分別唱兩個段落。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大斯基曾經說過:“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這是把音樂的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必要條件。”集體展示一方面檢驗了學生的學習狀況,另一方面也讓學生有了表演音樂的樂趣。
合作教學模式在初中音樂課堂上的應用要在欣賞課上運用,初中設置音樂欣賞課的目的就是強化學生的音樂感受和欣賞評價技能,令其形成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但是,本應該是學生特別喜歡的音樂欣賞課程內容,很多初中生卻毫無興趣,老師播放音樂,不停地提問“從中聽出了什么樂器?”“聽出了什么情感?”等。學生感覺特別被動,對音樂的喜愛變成了厭惡。相比之下,合作學習模式則有助于持續改善課堂氛圍,例如在教學《春江花月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播放這首樂曲,然后請同學們小組內從音樂背景、音樂運用、古典音樂特點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總之,合作學習不同,教師可以播放音樂,請同學們小組內自由討論:學唱、分析作曲家、分析樂曲不足之處等,能夠全面促成情感的真實流露,引導不同基礎的學生,貫徹欣賞音樂和鐘愛學習音樂等目標。
合唱教學是音樂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學生能夠通過合唱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及合作能力。樂理歌唱課堂上應用合作教學模式,要鼓勵學生在小組內不斷地試唱,培養音樂樂趣。例如在教學《音樂之聲》的過程中,教師教學之后,組織學生小組內進行演唱訓練,這樣學生就會拋棄害羞的心理感受,主動進行演唱學習,小組內也可以互相幫助,對于音準等問題可以借助老師播放的視頻不斷糾正。另外,在學習樂理的過程中也可以進行合作學習,例如:小組內結合導學案一起學習純律、主音、半音、全音的基本含義。這樣小組內共同閱讀這些樂理的內容,然后結合教師的琴音指導和樂曲分析,小組內完成一些音樂訓練活動,例如:理解主音把一個八度音均分為十二個半音,半音的音程都是相等的,鋼琴、豎琴等樂器均按此律定弦。
音樂是生動的、形象的、賦有感染力的,它可以讓人們感受生活的美好,而音樂行為也不是個人的,需要集體的感染力。所以,初中音樂多文化融合課堂上也要應用合作教學模式。首先,教師要與音樂與姊妹藝術相融合,例如音樂與舞蹈、音樂與歌劇等都可以結合起來,在《音樂之聲》的教學中就可以播放音樂劇,讓學生感受在特定的情境故事之中,音樂的魅力也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各小組一起排練一下音樂劇,教學效果更為理想;其次,音樂課堂應該與人文學科相融合,用多種形式來表現音樂。例如:《春之聲》《春天來了》的教學活動可以形成“春”的主題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小組內完成看春天、聽春天、唱春天、畫春天、朗誦春天、表演春天等一系列的主題教學,學生會對音樂學習更為感興趣。總之,初中音樂教學方法需要緊跟時代發展,創新教學模式,才能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
綜上所述,初中音樂課堂上的合作教學基本模式必須要利用多種方式來創設教學情境,引發合作討論的內容;要合理進行分組,組織好合作學習活動;要在合作討論之后由教師進行知識點的匯總;要有集體展示的環節,提升音樂課堂效果,從合作教學出發,共同進步,自律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