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小青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棠湖中學實驗學校,四川 成都 610200)
英語作為一門第二語言課程,不僅學生的興趣不夠充足,而且有時學習態度也不夠端正,存在諸多因素對該課程的學習產生影響。加上小學英語課程的學習對象年齡比較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等,都是小學英語學不好的原因。所以,小學英語教師不得不開始思考,并嘗試將游戲教學法引入到實際教學中。由此可見,對游戲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析具有重要意義。
小學生有著非常強烈的求知欲,對英語有著特殊的神秘感,他們對英語的興趣大多來自教學內容和活動。前者主要為學生提供基礎知識,后者為學生積累相關經驗提供了平臺。但是,小學生比較幼稚,他們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往往不太感興趣,而對游戲等活動非常感興趣,畢竟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這是由他們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的。所以,教師要在英語課堂上設計游戲活動,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從“樂學”上升到“要學”狀態,繼而認識到英語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最終突破“羞于開口”等瓶頸問題。
游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對英語內容的學習轉變態度,但如果教師長期只采用一種形式的游戲,那么學生也會對這種游戲產生厭倦的感覺,從而讓游戲教學法失去原本的效果和作用。如教師在將第三單元的詞匯時采用了以上猜詞匯游戲,而在將第四單元的單詞時也采用了同樣的方法,甚至每個單元都采用了這種方法,這樣極易讓學生感到厭煩,并逐漸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如果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不夠穩定,那么也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所以,教師設計的游戲形式應該豐富多樣,確保游戲的新鮮感和趣味性。
每個游戲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否則就沒有設計的必要。所以,教師所涉及的游戲不能單純地讓學生玩。如在教第四單元A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一次猜詞游戲,通過觀看教師擋起來的單詞,去思考和捕捉本書中學過的語句。這樣一來,不僅讓學生復習了已經學過的單詞,還培養了學生聯想的能力,尤其是將聯想內容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具有較強的目的性,對學生的學習有較大幫助,讓學生在快樂的環境中學習和進步。
游戲教學法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而且能讓課堂教學的氛圍變得格外活躍。所以,設計游戲活動時要注意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這樣能確保游戲活動能有效落實。如教師在將第四單元的詞匯時,不僅可以用傳統的卡片教學法,還可以讓學生模仿動物的聲音與動作,并讓這些動物的聲音和動作與學生所學的詞匯相對應,這與學生愛玩、好奇心重等特點保持一致。當然,還可以結合學生喜歡看動畫片,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動畫片中喜歡的角色用英文說話,既符合他們的興趣,又滿足了他們的成就感。
通過游戲進行教學,首先要面對全體學生,只有全體學生參與到游戲活動中,才會形成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環境。尤其是每個學生都可以借助這種方式不斷提高自己,而教師也能實現教學方法的不斷創新。所以,教師應該盡可能的安排需要整個集體參與進來的游戲,尤其是一些體現團結合作的精神的游戲,教師要多組織,要多鼓勵學生多參與。另外,教師也是游戲的一部分,不僅能讓學生參與游戲更具有秩序,而且還能適當的給予學生一些指導。
例如,在學習新授詞組時,可以讓學生通過有節奏地發音和拍手來記住這些詞組。如“Tick,Tock!7 o’clock”,讓學生邊說邊拍手打拍子:Tick,Tock,7 o’clock。拍手的節奏是“噠,噠,噠噠”。這樣,學生就不用一下子去死記硬背整個詞組,而是通過有節奏地讀、拍,自然而然地把詞組記住了。同時,也為后面的句型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
首先,要重視教師主導地位和學生主體地位的確定,不斷提高師生互動性。特別是游戲活動應該以學生為主,教師要給予學生適當、及時的指導和幫助。其次,借助集體或小組合作交流的作用,讓學生的身心得到有效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游戲之前要對全體學生的內心需要進行了解,確保能讓學生的英語學習更有效。最后,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的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讓學生的學習動機得到充分激發,讓他們對學習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正處于實施素質教育關鍵時期,新課改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讓游戲教學法得以在小學英語中找到了“用武之地”。但是,教師一方面要把握好游戲的度,另一方面還要發揮游戲的教育作用。只有這兩個方面取得了平衡點,才能借助游戲教學法對小學生的英語學習產生積極作用,從而對他們的全面發展產生有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