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威遠縣新場中學,四川 威遠 642458)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今天語文教學的重點,但是多數語文教師仍未擺脫傳統教學做法,存在講讀背等模式化、單一化現象,降低了學生閱讀興趣,影響了閱讀教學質量。筆者系一所農村初中學校的語文教師,為改變此現狀,做了一些教學嘗試。現將自己的一些做法奉獻給大家,以期得到幫助和支持。
這不算新做法,是老生常談了。我的做法是,改變以往教學中一講到底的授課方式,轉變課堂重心,以教師為主導,把更多的時間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充分表現與發揮,開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如文言文教學,我就叫學生先對照注釋進行初譯,對一些疑問進行討論,教師進行重點點撥。我在講《三峽》時,就將重點實詞與虛詞進行板書,讓學生在通讀課文基礎上找出答案,而對有異議的詞則進行課堂討論,并對相關詞匯進行整理歸納,通過這種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將極大的提高學生歸納整理習慣和自主探究能力。我還規定每個學生必須擁有一個記錄本,把需要掌握的實詞與虛詞進行整理歸納,建立一套屬于自己的“文言知識庫”。為了促進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我采取了課文朗誦會、知識競賽、古文化知識猜謎會等這些可行性比較高的課堂活動形式,設置了如輪流答、抽查答、推薦答等形式多樣的答題方式,強化了朗讀“四結合”(自讀與范讀的結合、齊讀與個體讀的結合、講前讀與講后讀的結合,以及朗讀與背誦的結合),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相關圖片、Flash、視頻的播放來幫助學生了解、掌握知識點。一句話,為了實現學生的自主閱讀,我在教學中積極處理好聽說讀寫幾方面的關系,讓學生在接受閱讀訓練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綜合素養,不斷通過多種學習方式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效果得到明顯提高。
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教學有效的導入是基礎性環節,提高學生閱讀主動性和培養學生有效解決問題是關鍵。我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做好教學導入,有效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感知文章內容和整個閱讀教材的思維流程。如我在進行《濟南的冬天》閱讀教學時,就借助多媒體技術展示濟南冬天相關視頻和圖片導入教學,生動形象的視頻和圖畫激發了學生閱讀興趣,這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更好地把握文章情感。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學生閱讀能力得以提升的關鍵,也是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關鍵。在教學中我不斷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極思考、提問、解惑,主動參與到閱讀學習之中。我在進行《背影》一文教學時,就引導學生從題目、重點詞句以及文中關鍵描繪語句進行分析,讓學生在自主分析中提出問題、發現問題,最終解決問題,真正讓學生和文本進行有效的對話。
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豐富、拓展與補充。我在教學過程中,常給學生推薦課文作者其他的作品,讓學生通過補充閱讀增強對作者的認識,加深對課文及課外閱讀書目的理解深度。我幫助學生通過學校圖書館及互聯網上的免費閱讀資源,抓住寒暑假期,不付任何費用讀到了許多好書籍,并及時組織學生開展分享交流活動,同時結合日記、周記等方式,讓學生從閱讀中獲得更多有益的資源。初中階段,很多學生對人生的意義、生命的價值等問題非常感興趣。為此可以進行猜想過程或結論式的閱讀,學生帶著一種探究欲望進行閱讀,認知、篩選、處理語言信息的能力會得到快速提高,在明確閱讀目的的基礎上,對文章就能進行快速、準確、有效的閱讀。
思維導圖是一種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工具,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讓知識點更加清晰,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教師將思維導圖與整本書閱讀相結合,可以激發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的欲望和興趣,提升其總結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實現閱讀效率和質量的提高。具體做法分三步:第一步為“指導與繪制”,幫助學生了解文章內涵、理清思路,指導其自行繪制思維導圖,然后再根據學生繪制的圖形,進行相應的修改和指導。可在一張A4紙中間畫一個圓圈,寫上文章名稱,再根據文章內容和結構,圍繞圓圈畫出幾個小圓圈,分別寫上中心思想、寫作技巧、創作背景等項目。第二步為“細化與豐富”,當學生完成思維導圖的繪制后,教師應幫助學生細化,圍繞文章主題,豐富導圖內容。如閱讀《三國演義》時,教師可圍繞“計謀”繪制思維導圖,從計謀的主要人物、次數、效果等幾方面進行評價,讓學生添加相關內容,進行細化。第三步為“梳理與完善”,教師再次指導,幫助學生梳理完善思維導圖,讓學生掌握整個閱讀文章的脈絡和結構。如學習《智取生辰綱》時,我將楊志的巧裝扮、變行程、慎買酒,吳用的知底細、早埋伏、巧下藥等內容通過思維導圖繪制出來,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清晰的閱讀思路和人物關系。
俗話說得好:熬糖煮酒,各有各的訣竅。隨著我國初中語文教學水平不斷的提升和完善,各種閱讀教學模式如雨后春筍,各展英姿。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贊成“教宜有法,教無定法”,希望我的這些做法能給大家一點啟發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