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和政縣西關小學,甘肅 和政 731200)
長期以來,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通常會單一的采取教師講授的教學方法,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不自覺的養成了被動接受教師講授的習慣,課堂中學生思考的時間越來越少,這樣的教學模式只會讓學生喪失思考的能力和學習的興趣。現今,教育界都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環節中盡可能地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更加受到關注。那么怎樣才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提到了幾種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僅供教師參考。
小學生都是喜歡模仿,喜歡被稱贊的,教師可以抓住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班級中尋找自主學習能力優秀的榜樣,并對其進行表揚,這樣學生為了得到老師的稱贊和表揚,就會不自覺地去模仿榜樣行為,久而久之,班級中就會形成一種自主學習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會大大提高。除此之外,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希望將教學計劃中的知識在一堂課中盡可能地傳授給學生,這時就會出現教師自顧自地講課,完全不顧學生是否能夠消化吸收,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在課堂中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可以在課前給學生預習的時間,在了解學生預習情況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補充講解,這樣的課堂效率才會更高。
新課程教學中要求學科理論與實踐要緊密結合,在這種背景下,教學生活化這種教學方式被廣泛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目的是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聯系,使得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形象,學生更容易接受,因此在小學數學中培養自主性能力時,可以利用這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興趣,有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生才會主動的進行學習,從而大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良好行為培養的最高境界就是將這種行為培養成一種習慣,但是習慣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心理學中提到一個行為只要堅持21 天就會成為一種習慣,一旦這種行為成為一種習慣將會終身受益。小學是一個學習的初級階段,只要這個階段的學生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那么將會影響到他今后的學習與工作。自主學習要著力培養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專心聽講的習慣;及時復習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反思和聯系的習慣;觀察而思考的習慣。但是由于小學生身心發展水平不足,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后,可以讓學生通過對四邊形,五邊形等多邊形的觀察與分析,自己總結出多邊形內角和的公式,給予他們自主學習的機會。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移動設備的普遍使用,整個社會進入了“微”時代,比如微信,微課,微指等,其中微視頻也被廣泛應用于數學教學中,即教師將數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拍攝成微視頻,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鞏固數學知識點,也顧及到了學生的個別差異性,而且微視頻較傳統課堂來說,更加形象,更加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因此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輔助教學的材料可以大大提高學生自學的效率,比如:教育游戲,信息技術等都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因此教師可以轉變教學方式,向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輔助教學材料,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自主性學習。
教會學生會解一道題,若干年后他可能會忘記,而教會學生一種學習方法,他就會終身受益。所以,教師應更新觀念,努力搭建探究學習平臺,由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轉向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過程,掌握學習方法。如:五年級下冊,兩數之和的奇偶性,要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猜想、驗證、得出結論、再次驗證的過程,讓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掌握這類問題的解決方法,如兩數之積的奇偶性等類似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對學生可持續性學習能力的培養大有益處。
總之,對小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明確的教學目標,也是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的重點,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個對現在和將來都非常有利的一種學習方式,如果學生將其作為一種習慣,一種精神,將會受益終身。而數學是一個抽象思維,嚴密性都特別高的學科,如果單靠教師的教遠遠不能達到數學課程所要求的目標,因此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數學課堂才會變得高效率,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