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陜西省漢中市科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陜西 漢中 723200)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下,中等職業學校政治課堂教學的績效極差。在中等職業學校的政治課堂上,大多數學生不愿意與教師形成互動和交流,課堂教學效果很低,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和學習觀念。因此,為了有效地適應新課改的要求,為了有效地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中職政治教師應深化教學創新和改革,重新激發政治學科教學的內在活力,從而改善傳統應試教育理念中的教學缺陷,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愉快、輕松的課堂氛圍,使學生保持一顆不斷學習的心,使先進學生積極學習政治。
由于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特點,職業學校在教學活動中往往更注重專業課程內容的教學,而忽視了政治課的理論課。因此,在長期的發展中,中職政治教師往往忽視自身教學的重要性,這使得他們不愿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改革意識上滲透創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也造成了學生對此的反感不變的政治學科內容不能產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從目前情況看,中等職業學校的政治學教學嚴重偏離實際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書本知識的理論學習,沒有根據學生自身的思想狀況進行相應的調整,結合實際進行思想政治教學指導,使學生對所學的政治內容產生困惑,在學習中解決不了生活和學習中的任何問題,進而對政治學科存在的價值產生懷疑,這大大削弱了政治教學的實際教育作用。
在傳統教育中。我們遵循“一切為了分數”的理念。這種教育只是為了選拔人才,忽視了人的全面發展和培養過程。馬克思主義認為教育的本質是教育人。新教材必須堅持育人原則,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科學理念。國家領導人在闡述科學發展觀的精髓時,明確指出: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尊重教育對象,把他們看作個性鮮明的個體,認識到他們之間的個體差異,看到他們都有進步的欲望,充分挖掘每個人的豐富潛力。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成功。
與中學生相比,中職生思想更加成熟,有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愿意接受教師實施的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所以在中職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中職教師應積極改進自己的教學語言,通過幽默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和交流,以獲得學生真正的學習理念,并通過生活化的教學語言,貼近學生的生活環境,提高學生對政治學科內容的理解。例如,在中等職業學校的政治課上,教師可以與學生討論如何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老師可以在黑板上寫下“你所說的平靜歲月,卻有人替你扛重擔”,因為這是網絡上流行的一句話,學生在老師寫下這句話后會更加關注這句話,也會在老師的指導下思考背后的深層含義。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下,中職政治教師的教學形式主要是教師講解。學生需要實行被動學習模式,聽從老師的安排。不允許學生在課堂上提出任何疑問,浪費教學時間。在這種課堂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將不復存在,中職政治課堂教學的活力無法得到有效激發。因此,要有效增強中等職業學校政治課堂教學的活力,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通過師生合作,產生良好的心理學習共鳴,促進學生在積極的環境中形成獨立分析、自主探索,從而激活整個課堂氛圍,真正發揮環境教育的作用。首先,在教學中要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注重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其次,要真正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觀念,摒棄知識本位;第三,不局限于書本,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隱藏的教育點,尋找提升課堂教學活力的出發點和結合點;最后,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使課堂教學呈現出靈活性、趣味性和實效性。
合作互助教學模式是突出學生主導地位,提高學生參與政治學習主動性的有效手段。合作學習主要是通過學生組成一個相互學習的學習小組。具體方法是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將整個班級分成若干學習小組,然后將教學內容設計成滿足學生現有知識庫、政治水平和認知規律的各項任務,并指導學生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分組討論比較,相互評價等合作活動,可以促進學生資源優勢互補,使師生能夠合作完成教學任務。
新時期,社會和企業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樣,教授知識的教師也應該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首先,教師要及時了解國內外新聞,了解最前沿的政治理論和實踐,這樣才能保證教學過程的前沿性。其次,學校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派教師到高校參加教師培訓班,加強教師的專業知識培訓和學生管理,幫助教師掌握更多的教學和管理知識。此外,學校要積極選拔優秀人才,善于在教師隊伍中挖掘優秀人才,然后以這些優秀教師為藍本,推動學校教師整體水平的提高。
總之,職業學校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教育群體,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為職業學校的政治教師,在職業學校進行有效的政治課教學,對其未來的成人和未來的人才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政治教師必須認真對待,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依托職業學?,F行的政治課教材,運用這種方法,可以與學生形成合力,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改變職業學校學生學習政治的現狀,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中等職業學校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健全人格、共同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確價值觀、良好職業道德和與職業相適應的科學文化技能的高素質人才,有較強的意識和創新能力,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