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林春
(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第六中學,貴州 銅仁 554100)
現代鋼琴被譽為樂器之王,因為其錯綜復雜的結構以及廣泛的用途,也使得鋼琴在于其他樂器的比較下具備更多的優勢。現代鋼琴所具備的音量及音域能夠滿足多數情況下的需求,而其音律的精準以及轉調的迅速,也讓鋼琴演奏具有更為鮮活的生命力和表現力。除此之外,鋼琴本身還是一種十分理想的和聲樂器,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鋼琴憑借其優異的性能使得復雜多變的和聲需求予以實現。同時在平衡交響樂團以及模擬其他樂器等方面也都表現出了不俗的價值。正是因為鋼琴自身優異的性能使得其與我國傳統音樂文化之間的融合也出現了無數的可能。
正是因為鋼琴的全面性,決定了其在音樂教學中的獨特地位和價值。不論是作曲、視唱練耳還是聲樂、器樂,鋼琴都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不斷向好,鋼琴也正在逐步走入越來越多的百姓家中,更多的人開始接觸鋼琴、欣賞鋼琴藝術,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鋼琴藝術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走入校園后,很容易能夠接觸到因各種契機而與鋼琴結緣的學生。
在相關的教學改革綱要中已經就教學過程中傳統文化的滲透予以了重點強調。這也表明了國家教育改革的發展已經將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視為了一個重要的目標。
鋼琴教學作為當前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路徑,其本身也是教育改革以及國家教育目標實現的重要方法。當前隨著教學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傳統文化的教學也將受到更多的重視。這也能進一步提高社會各界對于鋼琴教學的關注度和重視程度。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積極嘗試鋼琴教學與傳統音樂文化之間的有效融合,這對于促進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播以及推動我國傳統文化的深層次挖掘也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早在六十多年前,王廣祈先生便發出了“登昆侖之巔,吹黃鐘之律”的吶喊。在這振聾發聵的聲音背后,想必也一定充滿著對于傳統音樂文化凋零現實的痛惜。
高中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發展的棟梁,認識顯階段音樂教育與鋼琴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充分發揮學校教學平臺對于傳統文化的滲透和傳承作用,這也應該成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識。鋼琴教學因其豐富的表現形式,決定了其在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過程中也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利用鋼琴教學去進一步鞏固和傳承傳統音樂文化,這也應該是一位藝術教育工作者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
教師是教學工作的重要引導者,也是學生生命歷程中不可或缺的引路人。對于教師而言,其職責不僅在于豐富學生的知識,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心靈的哺育。對于鋼琴教學而言,其目的也不僅僅是讓學生的演奏技巧和演奏水平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在于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及文化涵養的豐富。所以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發揮好自身作為文化傳承使者的重要身份,在教學活動的設計等方面,充分融合傳統音樂文化的元素。以此來激發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關注與熱愛,引導學生在鋼琴演奏的同時深切的感受到傳統音樂文化的內涵。
環境的設置首先要注重硬件因素的完善,從教學器材的選擇到教學環境的布置,都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除此之外,在教學內容以及考核方法的設置上,也要做出精心的準備。當前的鋼琴曲目中,能夠反映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作品不勝枚舉,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如何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去進行選擇,去制定詳細有效的教學計劃,這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重要問題。
為了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教師也要積極利用校園內的各種文化活動,借助于社團等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多感受傳統音樂文化的平臺。例如可以組織中國傳統鋼琴作品的演出,讓更多的同學切身實地的感受到傳統音樂與鋼琴演奏融合的精妙。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組織文化沙龍的形式,讓學生以交流、演奏等方法參與其中,去表達和分享自己對于傳統音樂作品理解以及相應的 彈奏技巧。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有助于校園文化的豐富,同時也能夠促進參與者對于傳統音樂文化的理解與感受。
結語:總體而言,傳統音樂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財富,在新時期的發展背景下也應該被予以高度的關注和重視。鋼琴教學中加強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合與滲透,不僅是新時期教學改革的需要,同時也是當前傳統音樂文化傳承的重要路徑。本文以此為出發點,圍繞鋼琴教學工作中傳統音樂氛圍的營造、校園活動的豐富以及教學方法升級等幾個角度,就鋼琴教學與傳統音樂文化之間的融合路徑進行了簡要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