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兵 稂蘇愉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天玉鎮人民政府,江西 吉安 343009)
水稻高產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根系發達,分蘗最多,因此我國進行了大量嘗試,并于70年代成功利用雜交水稻品種實現了水稻產量的飛躍。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發現水稻產量主要還受以下幾個因素影響,我們一定要有效研究,靈活把握。
氮素對水稻的產量結構影響非常明顯,氮素是促進植物生長的一項重要元素。氮素狀態對分蘗發生和成穗影響明顯,增施氮肥有利于有效穗的增加。植株氮含量上升能促進生長,但同時植物氮水平過高時,穎花數反而會減少,因此要使水稻的產量維持較高水平時,氮素必須要控制在一個合理水平,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水稻產量。一般拔節期和抽穗期對氮含量的需求量比較高,而成熟期對氮元素的依賴度又會有所降低。
光照是影響植物生長發育的一個基本因素,光照的時長、光質、光照強度等都會對水稻產量產生多重影響,其中光照長度主要是影響水稻的生育進程,而光質則主要影響了植物的生長,光合作用、物質代謝和基因表達等。光照強度對于水稻穗粒結構的影響比較明顯,這主要表現在抽穗期。如果光照強度不夠,就會使穎花數下降,同時結實率和干重量也會下降,結食期要保證較大的光照強度,有利于提高水稻產量。
溫度是影響水稻生長發育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溫度較高的條件下,水稻的出葉速度會加快。日照的溫差會對抽穗期產生影響,在低溫地區增加溫度能夠提高水稻產量。而在熱帶地區,如果夜間的溫度每升高一度,水稻的產量就會降低10%,因為夜間溫度過高,會使水稻的干物質轉化能力產生影響。
水稻是耗水較多的農作物,水分對于水稻的株型、分蘗發生等都會產生很多影響。水分好的地區,水稻的灌漿率較高,籽粒飽滿,干物質積累非常好。尤其是在水稻生長期,如果水分缺乏,水稻的出葉和分蘗速度都會產生影響,而在結食期,適度的干旱能夠更好加速籽粒灌漿,提升結石率。因此水稻種植的過程中,要是以前期灌田,中期擱田,后期干濕交替為主,這樣有利于高產,而且能夠解很好的節約水分。
在水稻栽培工作開展之前,我們首先要選擇優質的稻種,以盡可能保證水稻高產。目前我們國家在道中選擇方面普遍參照的是國家標準雜交稻種,同時在不同地區對稻種的選擇也有一定的傾向性,如在南方地區,我們一般選擇一些矮桿抗澇的品種,而在北方地區則多選擇一些抗旱類品種,這是因為北方地區水源量不如南方地區充足。在稻種選擇完成之后,還需要晾曬稻種,提高稻種各種酶的活性。晾曬稻種的同時,挑揀出一些顆粒受損或胚芽發育不完善稻種過濾掉。此外,還要選擇適宜的方法對稻種進行消毒,防止植入之后稻種受到病蟲害的侵襲,處理完成之后的稻種要進入催芽環節,以適宜的溫度、良好的濕度,保證稻種的出芽率。
稻田的選擇也是水稻種植的重要一環,在播種之前必須要先選擇合適的土地,要保證土壤的肥力,同時土地本身的蓄水能力也要比較強,接近水源,灌溉方便。保障稻田蓄水和排水都能順利實施。在播種之前先將充足的水分灌溉到土地之中,并準備好鉀、磷、氮等豐富有機肥,深耕入土地,保證水稻前期對營養元素的需求。
育秧工作的開展一般分為兩步:第一步是溫潤育秧,第二塑料薄膜育秧。溫潤育秧就是指選擇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無雜草的土地進行深耕,保證深度在9cm 以上,然后均勻撒播種子。在種子撒播的同時,還要為稻田施加13%的氮磷鉀復合肥,溫潤育秧一般需要20-30 天。溫潤育秧之后,根據當地的溫度條件,還需要開展塑料薄膜育秧。該方法一般在春寒時需要有效把握,通過塑料薄膜起到較好的保溫作用,更好的加快水稻的生長速度,可以更好保證秧苗粗壯。
在秧苗移栽之前,需要對土地進行深耕,保證在10-16cm 之間,使土地盡可能松軟、平整,為水稻生長提供一個合適的環境。一般在深耕時需要選擇一些腐熟的有機肥,能夠為水稻的生長提供全面營養。同時還需要加入一些氮肥、磷肥、鉀肥等,接著再對深耕之后的土地進行暴曬與翻耕,確保土壤肥力比較均衡。
水稻的移栽工作開展之前,要先去觀察秧苗,然后再開展移栽工作。一般選擇大氣溫度在17℃左右就可以開展水稻的移栽工作,初期移栽的水稻要植入淺水水域,實施合理灌溉。一般是在水稻田自然干之后再進行補水工作,如果在低溫天氣就要在夜間實施補水措施。如果白天溫度過高,則需要白天及時補充水分,保證水稻健康茁壯成長。同時要及時開展除草工作,防止雜草吸食土壤肥力,生長過快,影響秧苗的生長。
水稻植入之后,還需要結合水稻的生長情況及時追加肥料,一般是在水稻移栽完成之后10 天左右施加肥料。對于早稻要盡早時加肥料,以保證其快速增長,對于一些晚稻施加肥料的時間可以稍微放緩,但一般在栽培20 天之后也可以開始施加肥料。在施肥過程中還要觀察植物的秧苗生長情況,一些生長不好的秧苗要及時進行更換,防止出現空穴的現象。另外,水稻生長期間還需要做好除蟲、追肥、保濕等多方面的工作,需要結合水稻的長勢隨時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總之,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水稻種植已經連續多年。水稻的矮桿化與三系雜交稻配套,使得水稻產量顯著增加,但是在種植過程中還受到其他很多因素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從水稻栽培技術方面著手,以更好的安排水稻作物的布局和利用,充分發揮生態管理的優勢,使水稻的產量維持高產目標,因而探索水稻種植高產的栽培技術具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