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緒寬
(沭陽縣互聯網輿情中心,江蘇 宿遷 223600)
在新媒體時代下,網絡輿情的傳播擴散速度進一步加快,怎樣科學合理引導網絡輿論,確保網絡環境和諧,這是互聯網輿情處理工作者必須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基于輿情的來源而言,網絡輿情的擴散和傳播目前來說往往集中在微博、微信群、流量較高的各種貼吧論壇等,在新媒體時代各種即時通訊社交軟件借助于自身龐大的用戶基數,通常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將某些消息大范圍傳播。比如說如果發生突發事件后,政府相關部門并未第一時間進行回應,公眾會利用手機中的一些社交軟件或者各大論壇來搜索相關信息,部分難以明辨的謠言很容易在朋友圈和微博中擴散。因為大部分群眾對此類信息不具備較高的判斷力,尤其是老年群體可能被互聯網謠言欺騙,常常轉發一些偽科學、偽養生或者拼湊類新聞事件視頻,因為網絡輿情來源較為廣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輿情處置難度[1]。
在現實世界中,個人身份識別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家庭住址、社會屬性和其他身份識別物,但是在互聯網中,上述識別信息可能會被多多少少地隱藏或者“修飾”,即便當前已經推進實施網絡實名制,但很多網絡用戶的身份都在某種程度上表現出一定的隱藏性,少數網民借助于身份的隱藏性在互聯網中大肆發布一些虛假、消極、暴力等信息內容,對網絡輿情處置工作增加了一定難度。與此同時,站在另一層面而言,主體隱蔽性的特征很容易暴露出網絡用戶不理性的一面,比如說針對某些熱點社會事件可能出現輿論非理性一邊倒的情況,亦或是少數網民在社會事件的評論區中惡意對他人實施語言攻擊等,極大影響了互聯網生態環境,也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
在當前這樣一個新媒體時代下,人人都能夠成為信息發布源,這也讓網絡輿情變得更為復雜,相關部門必須要進一步深化互聯網監管工作,同時提升管理服務意識,把被動處置網絡輿情變為主動分析研究。對網絡輿情的傳播情況予以實時監控,尤其是應當緊緊抓住網絡輿情從開始傳播的24 小時黃金時間。輿情處理人員應當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全面深入了解新媒體時代下網絡輿情的基本特征,避免事態已經發展到難以控制時才進行處置。另外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善于利用新媒體工具,借助于設置官方公眾號或者微博賬號等方式,及時對虛假信息予以辟謠,對社會事件第一時間進行通告。
在互聯網時代下,海量的信息內容加上更加多元化的信息傳播渠道,開展好網絡輿情處置工作必須要重視輿情監測,應用更多現代化監測技術,促進預警研判能力的不斷提升。與此同時應當建立一個更加完善的輿情分析系統,這是新媒體時代加強網絡輿情監測的重要一環,在網絡輿情分析系統中必須要囊括網絡輿情采集、整理、分析、發布等相關功能,從而幫助我們第一時間了解輿情傳播動向,增強對突發事件的輿情研判能力,確保網絡輿情處置工作的時效性得以提升。
在新媒體時代下,網絡開始成為一些風險因素的放大鏡,很多社會事件經由網絡發酵之后,較為普遍的小事都可能演變為現象級的輿論,局部問題可能會發展為全局性問題。網絡輿情產生之后,我們必須要及時進行控制,及時發布官方通告,避免謠言大肆傳播,確保公信力得以維護。另外還需要開展好輿論引導和宣傳工作,主動進行引導處置,第一時間回應疑問,疏導公眾情緒,不為負面有害信息的傳播留下空間[2]。
通過有效的宣傳教育工作來促進網民明辨是非能力的提高,推進實施網絡文化建設工作,組織開展網絡文化、安全宣傳周活動,借助于具有趣味性和多元化的形式,選擇網民喜愛的風格,從多層次、立體化的方向出發來組織宣傳教育活動,幫助網民良好網絡素質的提升,引導其面對各種事件時能夠理性思考、文明發表自身觀點,可以準確識別網絡中的虛假信息,避免出現盲從跟風的現象。同時要讓廣大網民能夠真正肩負起自身職責,創設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時代下,互聯網輿情中心不單單要時刻關注網絡輿情中存在的負面信息,避免危機事件出現,同時也應當收集了解網民意見,第一時間予以正面回應。對于新媒體時代下的網絡輿情處理而言,必須要進行正面引導,把握輿情發展趨勢,這樣才能真正構建一個更加和諧良好的互聯網環境,確保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