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中國共產黨棲霞市委員會黨校,山東 棲霞 265300)
引言:從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城鎮化建設發展非常迅速,城市人口不斷增多,農村人口都在逐漸地向城市移動。由于人口的大量轉移導致城市發展加快,發展需求增加,從而出現了環境惡化、資源短缺等生態發展問題。所以,在發展城鎮化的同時也要注重生態文明的建設,要實現人與社會、自然和諧相處的局面是我們要共同解決的問題,也是城鎮化發展的必經之路。
城鎮化是在工業建設不斷發展下,農村人口在不斷地向城市移動,農村地域逐漸地向城鎮地域發展,城鎮的數量和規模都在不斷地增長,城鎮的生產生活文明在不斷地擴散發展。生態文明是一種新型的理念,卻對我們的生產生活產生了許多的影響,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角度來說,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必要的發展方向,把生態文明、自然發展、可持續發展作為建設一個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型的社會的參考標準。生態文明在不斷地融入到生活生產中,為新型城鎮化的建設發展提供了方向。
在當今的生活生產中,生態文明已經慢慢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了綠色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經濟消費模式。耗能高、污染排放量大的企業已經在慢慢減少。我們要節約水土資源和能源,促進能源的循環再利用,多開發、多利用一些環保型的能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比如在生活方面,我們可以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減少資源的浪費,可以重復利用的資源要記得回收再利用,在出行時提倡綠色出行,改善出行條件,使步行和騎自行車變得更加方便;生產方面要減少廢物、廢料、廢氣的排放,可以二次利用的廢物要集中處理,工業垃圾要進行處理,確認對環境沒有危害才能排放;能源利用方面要多開發利用新型的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可以建立一個生物能源體系,合理的規模化的利用新型能源。在建筑建設方面也要實行生態方案,建設綠色建筑,完善綠色建筑的建設標準及規范和認證體系,擴大綠色建筑的實施范圍。使用健康環保的建筑材料,減少了建筑垃圾,節約了成本。同時對于大氣污染也要進行有效的防治,展開區域聯合防控,改善城市的空氣質量。完善廢舊物品回收系統和垃圾分類處理技術,讓城市的固態垃圾可以達到合理的循環利用。
空間生態系統要考慮到人與自然、社會、經濟、環境等之間的各種因素,合理有序進行建設,要把保護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放在首要位置,合理規劃城鎮發展空間,不能因為追求城鎮的快速發展就忽略了自然與生態。在生態文明中進行城鎮化建設時,要合理規劃城市生態空間,要根據每個城鎮的實際發展情況來制定適合城市發展的策略方法,要將生態文明放在城市發展的前面,使之成為城市發展的向導,實現城市中人口、產業及各種資源的合理分布。
自然生態系統是一個城市環境質量好壞的評判標準,生態系統的建設需要增加城市的綠化、合理分布水資源、改善城市空氣質量、優化生態功能分區,首先要對城市中的各種資源有詳細的了解,對自然生態系統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歸納,尋找原因,并有針對性的逐步改善,對自然生態系統進行修復和合理規劃利用,讓山清水秀、藍天白云不再是渴望,讓人與自然可以更加和諧的相處。讓人們可以健康、愉悅得生活,這是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基礎。
經濟是一個城市發展的重要指標,經濟生態系統就是在進行經濟建設是要提高經濟效益,并且不能破壞城鎮建設的環境和資源。在生態文明的基礎上進行經濟建設,要立足于城市發展現狀,依據城鎮化發展程度來制定相對應的經濟發展策略,合理規劃經濟生產體系,發展綠色生態經濟,完善生態經濟的發展流程,在此基礎上可以發展第三產業,為城市經濟增磚加瓦。
目前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正處于快速發展當中,面臨著許多的發展空間的發展方式,出現了許多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無數的困難。要想創造出一條符合城市發展的城鎮化發展道路,就需要切實了解城市的發展模式的發展方向,并且穩扎穩打,不盲目冒進,尋求一條科學合理的發展道路,把握好新型城鎮的發展質量,加快推動城市的轉型發展,同時把以人為本、生態文明、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等作為城市發展的準則,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