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詩杰
(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第七中學,四川 涼山 615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高中學生的健康狀況已成為了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學校的健康教育也成為了教育改革的熱點問題。因此,在高中課改推進中,加強對體育與健康學科中健康教育的研究和思考,有助于我們探索出適合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的結合之路,切實提高學生的體質與健康水平。
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旨在說明無論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的運用,都要圍繞學生的運動興趣。因為只有不斷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終身體育是指從小到老貫穿整個生命過程進行的體育活動,要求人們在人生的各個時期都將體育作為生活內容來對待與安排。隨著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我國學校體育改革將朝著"快樂化、生活化、終身化"的方向發展,終身體育將成為學校體育教學的主導思想。因此,新課程的重點之一是重視對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一個人一旦養成了自我體育意識(自己具有參加體育鍛煉積極性的心理或具有參與體育運動的欲望和要求),他就不會把體育看成是一種可有可無的學科。他就會把體育當成是自身綜合素質提高的物質基礎和前提。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因此加強對學生自我體育意識的培養,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所應該做到的。新課程中"如何制訂鍛煉計劃和運動處方"讓學生體會到自己動手、自我檢測的樂趣,從而形成良好的自我體育意識,為終身體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前課程改革并不是不假思索地否定過去的一切,傳統教材是我們體育工作者經過幾代人實踐總結的結晶,并且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大的成果。傳統的田徑教學是學生最怕,也是教學效果最不理想的,那么是不是就此將田徑項目統統刪除?基本的跑、跳、投可以不練?前面我們已談到課程內容的基礎性,田徑項目是其它運動項目的基礎,其內容的開設是必須的。對于鉛球、背越式跳高、跨欄跑等趣味性較差,技術要求高,難以掌握,又無益于終身體育的項目可只作介紹及基本練習,對有些項目,在體育教學中不一定學習過于繁雜的競技技術和追求運動技術,但可以對這些項目進行適當的改造,通過簡化規則,簡化技、戰術,降低難度要求,改造場地器材等手段開發新的課程內容;以游戲和比賽的形式來組織教學,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講解一些動作要點,提出教學要求,這樣學生既掌握了最基本的動作方法,又能達到預期目的。球類和體操及其它項目,部分學生往往是因為學某個技術動作的掌握難度大、進度慢而失去信心,產生自卑,從而厭學。那么我們可以選擇同類項目中難度小、易掌握的技術動作,進行分組教學,不同組別練習不同難度的內容,這樣學生既掌握了基本動作,又增強了信心,培養了興趣。
在體育與健康課中要多采用分層教學法,以不同的投擲起點來挑戰相同的終點,給素質好的學生給予更高的要求,培養學生積極挑戰自我;給相對素質差的學生給予成功的喜悅,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總體來說,分層教學重視了學生主體參與和教學信息的反饋,引進了平等競爭的激勵機制,使各類學生在練習時都能處于亢奮狀態,既能讓優秀生"吃得飽",又能讓希望生"吃得好",還能讓中等生再提高,使學生在求知中感受樂趣。濃縮了許多新體育課程的基本理念,這些基本理念既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挑戰和突破,也有助于改革體育教學模式,作為第一線體育老師的我,還將繼續努力。
通過體育運動能使學生喜歡體育鍛煉并從中得到樂趣,從而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自覺性的興趣,活潑好動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他們之中絕大多數人喜歡上體育課,參加體育活動。好奇心是一種帶有情緒色彩的探索事物或獲得知識的認識需要,高中生的求新好奇心理仍然較明顯,體育教師應知曉學生成長和發展規律,通過教學幫助學生有效地發展自身的體力、認知水平以及社會和情感的需要,培養學生樂觀、開朗的性格,促使學生個性全面發展。 體育一般都具有艱苦、疲勞、緊張以及競爭性特點,有助于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增強自尊和自信。學生在參加鍛煉時,總是伴有強烈的情緒體驗和明顯的意志努力。所以通過體育運動可以培養學生頑強拼搏、吃苦耐勞、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的思想作風,有助于培養團結友愛、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有利于培養機智靈活、沉著果斷、謙虛謹慎等意志品質。
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心理環境是一個重要因素。心理環境作為一種隱性教育因素,對學生一生成長中的影響最大。心理環境創設最直接的方式,是通過教師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心理氛圍來實現的。學生由于年齡小,心理發展不成熟,對自己的行為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和自主意識,況且學生在情感方面稚嫩脆弱,因此特別需要得到成人的呵護和關愛。因此,在學生眼里,對教師的言行十分敏感,教師的一個動作、一種表情、一個眼神都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或消極的暗示作用。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必須注意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 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過程中,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對學生評價注意其客觀公正,多以激勵為主。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如發現有的學生做法不正確時,不要急于對學生進行消極的評價,以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影響其創造性的發展。二是對學生的評價應該藝術,避免直接評價。對于學生的所作所為,教師不要過早地下結論,這樣會捆住學生的手腳,使他們不知所措。三是我們應多給學生創設機會,讓學生自己學會思考、判斷,并創設讓學生參與討論的機會,逐步使學生形成自我評價的能力。
總之,“生命在于運動。”進行體育鍛煉可以增強我們的體質,陶冶我們的情操,同時也可以促進我們心理健康的發展,我們在今后的體育教學中必須加強對中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興趣技能的培養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