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華 (河南理工大學音樂學院)
當前高校音樂課程發生了一些變化,主要是由于受到教學改革的影響,使得高校在音樂教學改革中將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進行整合,其將單課程教學所處的局限性予以擺脫,能使學生的音樂基本素質得到提升,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素養。本文主要就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整合課程的教學進行研究,以此為高校教師展開音樂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基本樂理:其也可稱之為樂理,其涉及到的內容較多,有音樂美學、音樂史學、和聲學等,為了從較深的音樂理論中將基礎音樂理論知識分解出來,由此形成了基本樂理的概念。由于基本樂理都是一些基礎的知識,學生通過基本樂理知識的學習,能使學生的音樂基礎得以夯實,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將學生的音樂才能充分發揮出來,還能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得到良好培養,使學生的音樂素質得到提高[1]。
視唱練耳:其作為音樂基礎課程,涉及到的內容包括讀譜唱歌、發聲練習等,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視聽練耳課程的發展歷程比較短,視聽練耳對學生音樂視聽能力、音樂聽覺能力的培養發揮重要作用。視聽練耳包括視唱訓練、聽覺訓練兩個方面的內容,通過對學生進行這兩個方面的訓練,能更好的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隨著基本樂理、視唱練耳課程的有效整合,能夠將這兩門課程的關系變得更加密切,有助于達到音樂理論知識、實踐能力的相結合,使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提高,使學生對該學科學習滲透水平得到提升。當前高校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還存在不足,導致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基本樂理教學課程對音樂基本理論知識過于關注,而使得實際音響的重要性被疏忽,使學生只對單純音樂基本理論予以學習,對音響的真實效果很難領會。視唱練耳課程則能通過音響的有效應用,使學生在音樂基本理論的基礎上,使其對深層次內容深入感受。通過有機整合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不僅能使學生的音樂辨識能力得以增強,且能使學生的音樂思維能力得到提升,使學生更好的領會與鞏固音樂理論知識[2]。
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前高校音樂課程中的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是分開的,這兩門課程在高校中都有固定的教學安排時間,這一課程設立方法能使學生對音樂知識展開系統、綜合的學習,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音樂理解結合實踐能力的塑造削弱,由此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
基本樂理教學方法與學生音樂系統知識的學習效果有著直接影響,由于基本樂理課程是一門理論性、邏輯性較強的課程,如果教師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將很難激發學生對基本樂理知識的學習興趣,使其會感覺到基本樂理知識學習十分枯燥無味,由此取得的學習效果也會不太理想[3]。從實際情況情況,當前高校教師一般是對基本樂理知識的講解比較重視,對于學生音樂實踐訓練較少,雖然學生掌握了一些樂理理論知識,但是由于對其音樂的感性認識有所缺乏,由此導致學生的音樂素養很難提升,另外,在基本樂理教學中,教師沒有結合實際情況,由此無法與視聽練耳教學緊密結合,這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將帶來不良影響。
視聽練耳課程具有較強的技法性,視聽練耳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當前視聽練耳課的教材種類很多,當前各學校的教學模式還沒有統一,且教師采用的傳統的方法進行練耳與視唱教學,在學生音高方面比較重視,對于學生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不夠重視,由此使學生只學習高音知識,由此很難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
1、審美教育
在基本樂理、視唱練耳教學中,涉及到的音樂表現要素比較多,與此同時,還有著多種的語言材料,比如,音高、節奏等,其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升,且能使學生的審美情感得到良好培養。比如,在在講解這些課程中如果只是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或者僅僅對學生進行音樂節奏訓練,學生很難感知音樂的魅力,這對學生情感體驗的培養帶來不良影響,但是教師如果按照一定順序排列長短、高低不同的旋律,能使學生對音樂這種抽象語言獨有的魅力充分感受,并使學生從內心感受音樂,使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逐漸提升[4]。因此,教師在基本樂理、視唱練耳教學中,應當對學生審美情感、審美能力進行培養,以此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感受音樂的美好,體驗音樂給自己帶來的美好情感。
2、堅持多樣化的音樂教育
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堅持多樣化的音樂教育,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將學生的視野打開,從原本狹小的音樂教育圈走出來,使其感受到更豐富多彩的音樂形式,從而使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提升。另外,多元化的音樂教學還能使學生的思想予以拓展,使學生看到世界上有不同的音樂文化,使得其學習到世界范圍內不同的音樂形式,其不僅能使學生的情感體驗更加豐富,且能使學生的音樂適應能力得到提高,使學生的音樂素質、情感態度得到良好培養,使學生對不同風格的音樂帶來的美好體驗有充分的感知。因此,教師應將以往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予以改革,不僅要注重學生音樂理論知識的講授,還要讓學生了解更多的音樂文化,讓學生接觸到世界范圍內的音樂,以此為提高音樂教學效果奠定基礎。
整合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不僅要將教學實踐中的教學原則予以突破,還需要改進教學內容,為了使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得到提升,還需要從學生的興趣、性格特點等方面出發,對其安排新穎、創新的音樂教學內容,從而使學生的審美情感、創新能力得到良好培養。其實,音樂教育如果缺乏創新性、新穎性的音樂教學內容,將很難使學生在實踐中進行審美教育,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應對學生多方面的因素充分考慮,包括心理、情感、態度等方面,需對學生的音樂潛能充分發揮,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良好培養[5]。
雖然高校有的教師對基本樂理、視聽練耳課程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然而西方音樂形態對我國的音樂課程結構、音樂模式的影響較深,且我國文化音樂語言結構的特征依然不顯著,當前高校音樂教材中很少體現中華民族優秀音樂文化,因此,高校應將這方面的內容融入到基本樂理、視聽練耳課程中,讓學生對我國優秀民族音樂文化的魅力有所了解。總而言之,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多方面的因素來選擇與編排音樂教材內容,由此使學生學習到更加豐富的音樂知識,使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升。
高校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當認識到樂理課程較強的理論性,如果教師依然采取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將使學生在理解樂理課程的含義方面比較吃力,由此將使學生對樂理知識的學習興趣逐漸喪失,最終導致學生音樂學習效率較低。教師在視聽訓練教學中,應讓學生對無升降號及多個升降號知識進行學習;在練耳教學中應讓學生對單音知識,以及旋律、和弦等音樂知識的學習。在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整合教學中,應當對教學方法進行優化,比如,可借助多媒體設備展開教學,為學生創建圖文并茂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使學生對音樂的特點充分領會,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不同音色的樂器進行學習,注重學生自我訓練。
在高音練習過程中,首先讓學生掌握樂理知識,然后再此基礎上將柯爾文手勢指導學生高音學習,尤其要注重學生音節知識學習;在多聲部練習中,為了使學生的聲部融合度、平衡感得以提升,可通過律學知識進行學習,使學生的而音樂立體感得以增強。在記聽訓練過程中,教師應當讓學生總最簡單的知識學習,如,簡單的視唱、默寫,然后將記譜法引入到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使學生大致的了解節奏與節拍基本知識,以此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提高[6]。教師在樂理知識的教學中應加強視聽練耳,通過有效整合兩者,還應當注重結合實際情況展開教學,在教學中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此更好的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使學生的音樂靈感度得以激發,從而為取得最終的教學目標奠定基礎。
為了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效率,教師應采取音樂評價機制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需對學生多方面的的內容進行評價,包括音樂素質、審美情感等。與其他學科教育不同,音樂教育有著自己獨特的教學評價機制,如果教師只重視學生的音樂考試成績,對于學生音樂學習中的具體表現不太重視,那么很難綜合評價學生的音樂學習情況。因此,教師應改變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通過采取多種評價方式來了解學生的整個音樂學習狀況,由此使教師對學生音樂學習中的問題進行全面了解,通過指導學生學習的不足,由此使其取得更好的進步,以此為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效率奠定基礎。
總而言之,在當前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環境下,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的課程的有機整合,有助于促進高校音樂教學的良好發展。為了提高音樂教學質量,教師應當將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予以改革,將新型的教學方法應用于音樂教學中,改進教學內容,完善教學評價機制,還要認識到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整合的必要性,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由此為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