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鈺
(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人民法院 新疆烏魯木齊 830000)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基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在繼承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系列重要思想。為實現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指明了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如果路走錯了,南轅北轍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舉措也都沒有意義了。全會決定有一條貫穿全篇的紅線,這就是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一個管總的東西。具體講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舉出十幾條、幾十條,但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一條。”“在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個根本問題上,我們要樹立自信、保持定力。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一個重大課題,有許多東西需要深入探索,但基本的東西必須長期堅持。”指明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正確方向和基本遵循。
為堅持這一正確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三個核心要義”,即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統一于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偉大實踐。”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同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和根本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的理論來源于鄧小平同志對我國社會發展的經驗總結,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的理論進行了深刻論述。他指出:“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
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就是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還包括各種社會規范體系。“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體系,完善包括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規章在內的社會規范體系,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基本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將國家管理的各方面納入法治范疇,使法治成為國家和社會治理的基本方式,通過程序公正確保效率,實現政治參與的有序化、民主化,通過制約政府行政權,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確保人民政府嚴格、高效執法,以達到“良法善治”的法治國家最高境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是形式法治與實質法治相統一的法治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律是什么? 最形象的說法就是準繩。用法律的準繩去衡量、規范、引導社會生活,這就是法治。”這是指形式法治;“人民群眾對立法的期盼,已經不是有沒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國,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國; 越是強調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質量。”“要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體制和程序,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擁護。”這是實質法治,即良法善治。習近平總書記重點提到了“人民主體”和“公平正義”這兩個核心價值,分別指出:“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和“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公平正義是我們黨追求的一個非常崇高的價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決定了我們必須追求公平正義,保護人民權益、伸張正義。全面依法治國,必須緊緊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