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瑾
(江漢藝術職業學院 湖北省潛江市 433199)
新的發展時期,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等交流越來越頻繁,大學生所處的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創新意識等較強,面臨新的發展環境,會出現迷茫,信仰喪失等一些心理現象,影響其健康成長。因此,高校要關注學生的發展,了解學生的特點,重視德育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發展理念。
高校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有著強烈的成功愿望,在西方文化和價值觀念的沖擊下,學生原有的價值觀念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同時學生面臨的學習和就業壓力較大,很多學生對未來失去了信心,面臨各種壓力,難以找尋合適的方法應對,思想上陷入迷茫和無助。近些年來,高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重視學生的心理教育,發揮勵志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價值信念的缺失。學生在學校學習中缺乏對自身準確的定位,自我認知能力較低,缺乏自信,難以找到自身的優勢和長處,往往錯失了很多展示自我和發展自我的機會,常常覺得“無聊”“郁悶”等,在自我認識和未來規劃方面存在危機,對未來存在迷惑,價值觀念缺失。
道德選擇困惑。高校學生一方面有強烈的社會道德感,另一方面當自己有不良行為時卻對自身比較包容,存在很大的矛盾。學生面臨著較大的競爭和挑戰,在社會實踐方面感到無助,學生難以做出規劃,思想上容易迷失自我,自暴自棄。
將勵志教育融入到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能引導學生關注自身的情緒變化,正確化解不良情緒,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高校德育教育活動中,需要重視對勵志教育的研究,提升德育教育的成效。
營造有勵志氣息的校園文化環境。要提升德育教育的成效,高校要積極打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如勵志文化教育墻的設計,在校園中張貼展示名人事跡、勵志名言,文藝作品等。還要結合高校自身的發展實際,確定文化建設的目標,組織校園文體活動建設,從而給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好的平臺,通過不同形式的課外活動,凈化校園文化環境,減少不良思想對學生的負面影響,從而正確引領高校校園文化的發展方向。在高校發展中,可以開展勵志教育的主題活動和班會,根據高校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開展自我發展、文明禮儀等在內的主題活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發展自我。
豐富勵志教育方式。要將勵志教育活動看做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勵志教育工作中,重視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心理變化,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要以生為本,重視愛心教育,不斷提升勵志教育的效果。要深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了解外在環境和外來信息對學生的干擾,結合實際情況革新教學方式,可以組織學生多途徑了解社會實際;同時,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可以引導學生了解當前教育發展現狀,讓學生了解教育勵志故事,挫折教育等,引導學生形成堅強的品質,讓學生能直面生活和學習中的挫折,了解挫折和個人發展的關系,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
開展勵志校本課程教育。結合學生的發展實際,重視特色勵志教育活動的開展。在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下,重視發揮教育多元化的功能,不斷優化課程體系,在實際教學中,要打造地方、學校一起的管理體系,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在發展中,要重視做好勵志型校本課程的解讀,以社會中的優秀人物和事跡為榜樣,發揮榜樣人物的感染作用,實現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充分發揮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完善勵志教師隊伍建設。高校學生的思想變化較快,如果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容易出現一系列的發展問題,針對高校學生發展特點,學校在德育工作的開展中要重視針對性,采取有效措施,增強德育工作的時效性,為學生的健康發展創建良好的環境。學校要完善德育工作教育隊伍,提升教師的整體素養和水平,樹立正確的德育發展理念,在實際教育中能正確把握學生的特點,結合實際開展分層次教育活動,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和學習能力。將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有效結合,完善導師責任制度,重視對學生思想行為和心理狀況的關心,讓學生感受到關懷,樹立自信心。
綜上所述,勵志教育是一種行為教育和長期教育,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當前社會發展形勢的變化,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意識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必須重視對學生德育教育工作。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在實際發展中,要了解學生的特點,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提升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打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