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澤信
(四川省巴中市經開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局 四川巴中 636600)
當選總統拜登每次挑選內閣成員時,都傳達了同樣的信息——政府工作經驗對本屆政府至關重要。然而,在經歷特朗普四年“美國優先”政策之后,拜登對中國的外交公共政策也面臨重要調整。為此中國也應及時未雨綢繆積極應對也可能變化的中美之間的外交政策,以便提出適合中國的外交戰略選擇。
在了解拜登對中國的外交公共政策與策略之前,我們要先了解布林肯這個人。布林肯1962年4月出生于紐約一個富裕的猶太人家庭,1988年26歲時,布林肯拿到了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博士學位,1994年到1999年,布林肯任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規劃辦公室主任,布林肯羽翼漸豐,在外交政策建制派里站穩了腳跟,2002年任民主黨參議院外委會辦公室主任,當時外委會民主黨首席議員名叫喬.拜登,兩人是同事,就是下一任美國總統拜登。
2007年拜登競選總統,布林肯加入其競選團隊擔任外交政策顧問,拜登敗退后,布林肯轉投奧巴馬,專注研究中東問題,2008年跟著奧巴馬出訪了伊拉克、阿富汗、歐洲。從2008年12月開始布林肯去擔任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幫助制定了美國對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核協議的政策,2013年奧巴馬升他為副國家安全顧問,為此他常年飛伊拉克、阿富汗,還有權召集國安副部級會議。布林肯為人低調務實、溫和謙遜,在白宮工作時極少接受媒體采訪,又是個出了名的工作狂,深得奧巴馬信賴,2015年升他做常務副國務卿。
2020年拜登競選總統,布林肯任外交政策顧問,拜登自己在2020年春天時就說過他的內閣要有男有女,有同性戀有異性戀,有黑人、白人、亞洲人,總之要五顏六色,要多元化。跟特朗普獨斷專行的風格不同,拜登更注重聽取幕僚們的意見。在對中國事務的看法上,這屆政府估計決定美國對華政策的人主要由布林肯操盤。
布林肯認為特朗普跟中國的貿易戰一敗涂地,拜登有需要時也會使用關稅措施,但會有策略有計劃地執行,為了對付中國,布林肯認為奧巴馬當年的亞太再平衡政策就蠻好,拜登會重新這么干。布林肯還認為中國在南海這邊填海造島跟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性質一樣,總之布林肯一邊贊同跟中國繼續做生意,一邊對分裂中國的新疆、香港、臺灣島總是顯得興趣勃勃。
布林肯批評特朗普不顧及盟友,還跟盟友爭奪資源,如果他們上臺肯定要重新安撫好盟友,拜登要花很多精力撫平美國的傷痛,要緊急修復和改進《平價醫療法案》。強調中美需要戰略對話、要在不敏感的“小領域”開展合作、要建立危機管控機制、要多搞人文交流、要在氣候變化多合作。對中國的主要攻擊點集中在人權、民主這塊。
美國不會和中國脫鉤,由于布林肯在和美國總商會執行副總裁網上對談時說“嘗試全面與中國脫鉤,是不切實際的,而且會有反效果。拜登將尋求重新設計與中國經濟及科技聯系的條款,同時會打擊不公平的做法,積極進取執行美國的貿易法律。”拜登有需要時也會使用關稅措施,但會有策略有計劃地執行。
拜登會停止和中國的貿易戰,但是美國依然會強力打壓中國的科技、軍工發展,對于特朗普壓制華為高科技發展的政策,他們不會緩和,反而有可能變本加利。拜登不會強力打壓中國的留學生、移民等正常工作,利好中國的留學生們,但會對軍工七子的學生和高科技留學領域,繼續保持很大的警惕性。將打著人權、自由等幌子,強力干涉中國香港、新疆、西藏、臺灣問題,2018年的香港問題爆發時,國內輿論還能統一口徑,2021年開始民主黨會加大煽動力度,國內媒體可能會產生分裂。將加劇中國的意識形態滲透,中國內部將發生激烈的意識形態之爭。回到原來的亞太戰略,軟硬兼施,聯合日韓菲越印等國圍堵中國。和中國企業的過招將盡量保持在法律范圍內,將出臺各種法律措施來限制中國企業走向全球。 加大對先進武器的投入,加大和盟軍的聯絡,軍費不減反增,保持對中國和俄羅斯的軍工領先優勢,同時也拉攏全球同盟對抗中俄。
為了確保雙邊交流機制和渠道的暢通,為了確保中美關系的相對穩定發展,維持、拓寬和利用多年來形成的此類雙邊對話、磋商和合作機制依然有重要的意義,增進相互了解,減少戰略誤判。化解他國的猜忌和不安。包容、開放、中性的中美互動合作方式可以緩解他國的戰略憂慮。
維護核心利益和適度承擔國際責任。在此基礎上,促進雙邊制度化合作、適度承擔國際責任、在應對各種挑戰中培育共同利益,有助于積極、健康的中美關系的形成。其間,防止美國做出目光短淺、以鄰為壑、損人利己的對華政治決策將是中國外交和兩國政治家面臨的一項巨大挑戰。
以國內社會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支撐和平外交政策。美國對中國外交政策的認知很大程度取決于其對中國國內政治的解讀。因此,中國經濟社會科學、和諧的繁榮發展將是縮小和消除中美相互認知偏差的根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