咼中波
(湖南省邵陽市武岡二中 湖南邵陽 422400)
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與進步,智能手機的功能也越來越強大,除了具有通訊功能,還能實現玩游戲、聽音樂、看電影、錄像拍照、購物等多種功能。這些功能對青少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目前我國持有手機的青少年的人數非常龐大,盡管智能手機在一定程度使得青少年的休閑娛樂活動越來越豐富,也能給學習帶來了一定的便利,但是也容易產生過度使用,導致手機成癮現象的發生。
手機成癮是一種成癮行為,也稱手機依賴,它與網絡成癮比較,更具隱蔽性和廣泛性[1]。有研究者認為手機成癮是由于手機使用過度,從而對身心健康以及社會適應功能產生負面影響的一種成癮狀態。手機成癮是一種病癥,需要進行治療[1]。一旦形成手機成癮癥,對它的治療和戒除就比較麻煩。因此,對手機成癮的預防顯得尤為重要,而要做好手機成癮的預防,對它的影響因素的探究就非常有必要。眾所周知,父母和家庭環境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父母因素是否會影響青少年的手機成癮行為了?本文將從父母養育方式和父母手機使用習慣兩個方面闡述父母因素對青少年手機成癮的影響,以期為預防和干預青少年手機成癮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啟示。
一些研究認為家庭環境對手機成癮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一些問卷調查研究顯示,父母的教養方式能預測學生的手機成癮,父母更多的偏愛,更高的拒絕否認以及母親的過分干涉保護都會成為學生手機成癮的重要誘因。研究者認為家長的過分溺愛,會使小孩形成自私自利,唯我獨尊的性格,并且難以合群,在現實生活中的朋友也會較少,這樣容易使他們把精力和興趣轉移到智能手機上,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形成手機成癮[2]。另一項調查研究也發現,父親拒絕和母親過度保護的教養方式與學生的手機依賴有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3]。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父母粗暴的養育方式對青少年智能手機成癮也有著明顯的影響,即父母粗暴的養育方式不但會直接影響青少年手機成癮,還會通過核心自我評價對青少年手機成癮產生間接的影響[4]。因此,總的來說消極的父母養育方式對青少年的手機成癮有著明顯的預測作用。
小孩都是在不斷的模仿過程中逐漸成長和發展的。在家庭環境中,父母的行為習慣是孩子最容易模仿的。那么,父母的手機使用習慣是否會影響青少年的手機成癮行為了?智能手機的普及不僅僅是讓青少年容易手機成癮,很多成年人也過度使用手機,“低頭癥”現象在家長群體中也普遍存在。“低頭癥”是指人們在與他人的交際過程中,總是低頭看著自己的手機,把注意力集中在手機里的事情上,忽視或冷落身邊的同伴,逃避與他人溝通的行為。一項調查研究考察了父母低頭癥與青少年手機成癮的關系,結果顯示:父母低頭癥會正向預測青少年手機成癮的傾向[5]。這說明父母越是沉迷于使用手機,家庭中的青少年就會具有出更強的手機成癮傾向。
綜上所述,父母的教養方式以及手機使用習慣對青少年的手機成癮有著明顯的影響。消極的教養方式,例如過度溺愛、粗暴養育都會增加青少年手機成癮的風險。首先,父母應該采取民主的教養方式,民主的教養方式有利于培養孩子的自尊感,發展良好的同伴關系和友誼質量,從而降低青少年手機上癮的風險。其次,父母要樹立良好的榜樣行為,要求孩子少使用手機,首先需要注重規范自己的行為,用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引導孩子。試想,如果父母坐在沙發上,一邊玩著手機,一邊教導孩子要好好學習,不要玩手機,這種方式的教育會有說服力嗎?因此,父母也要養成良好的手機使用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