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影霞
(云南民族大學 云南昆明 650500)
證據的概念以及它的特征。證據是可以用來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刑事的證據體現出三個基本的特點。第一個是它的合法性。合法性是指收集到的證據不僅要遵守法律程序,而且要符合法律形式。必須經過法庭質證。刑事證據的第二個特點是相關性。相關性指證據必須和案件的事實情況有客觀聯系,與本案沒有關系的事實或者信息,不能作為犯罪行為人進行犯罪的證據。客觀性是它的第三個特點。客觀性是說證據必須是客觀的,它不應該受他人的主觀意志的影響。
非法證據以及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的概念。非法證據,是指偵查人員在辦理案件的過程中,不遵守法律的有關規定,或者說是通過法定程序取得的證據。它可以被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地說,它指由不合法的主體提供和搜集到的證據,狹義的非法證據的的概念說的是得到的證據是用合法的手段獲取的。
對違反法定程序手段得到的證據進行排除的稱為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按照原則來說,法院是不接受不合法性質的證據的,因為它沒有合法的證據具備的證據能力。非法證據排除不僅要排除非法口頭上證據,也要排除不合法的以實物形態存在的證據。
非法證據予以排除對定罪影響甚微。非法證據排除的目的是實現司法公正的實質和過程。然而,在中國目前的司法實踐,即使法院排除非法證據,一些情況下是受物質的影響。如果排除非法證據起著關鍵作用的信念,法官會問原告采取其他證據補充,以便進一步提高控方的證據鏈。即使排除非法證據,它不會影響最終的定罪和量刑的被告。因此,應用程序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程序對案件處理結果影響非常小。
非法證據排除有難度。非法證據的排除困難與人們的司法觀念滯后有關。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普通人的觀念仍然傾向于追求實體正義,對非法證據的容忍帶有功利色彩。從社會大眾對涉黑案件和冤假錯案的完全不同的態度可以看出,在以前的案件中也可能存在酷刑,但普通人卻能容忍這種程序上的缺陷。對于后者,他們認為不能為了追求實體正義而捏造不公正的案件,他們更渴望體現程序正義。在當前的社會司法環境中,大多數司法行政機關的案件較少,在一些人看來,可能有一定因果關系減少的情況下處理的執行效率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它可能導致犯罪嫌疑人誰應該受到法律懲罰逃脫懲罰,以承擔來自上級領導和公眾輿論的壓力。這一概念使得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在司法實踐中難以實施。
存在一定的責任承擔問題。我國《刑事訴訟法》中規定了公檢法這三個機關應該遵循相互合作、相互分工的原則,而且這三個機關之間在工作上的連接和處理通常是非常嚴格的,這樣就會使后來的機關很難準確的做出判斷說非法證據收集的責任在前機關,甚至不進行調查。當前機關對非法證據收集的責任,它只能對自己的取證行為極力的解釋和糾正自己的收集證據的行為。
完善救濟程序。目前,我國法律賦予法官很大的自由裁量權,法官很容易直接忽視自己的適用或駁回案件,因此需要完善相應的救濟程序,使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法院應審查申請以排除非法證據,并確保審查員與審理案件的法官不是同一人。在審判中,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對是否排除非法證據的決定不能提出上訴或者抗訴,因此,我們應當保障當事人一次向上一級法院申請復議的權利。
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保護律師依法執業權是我國法治建設的重要意義之一。然而,中國的司法實踐表明,發生冤假錯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沒有發揮好律師的作用,忽視了律師的合理意見。依據現在施行的《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中規定了,在偵查過程中犯罪嫌疑人是可以委托律師為自己辯護。這樣不僅對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得到有用的保護,也有幫助到偵查機關在辦理案件的時候得到監督。
完善沉默權問題。“坦白從寬、抗拒從嚴”是我國刑事審判的實踐,不僅不允許被告證明自己有罪,還要求被告如實陳述,這是在一定程度上妨礙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適用的情形。沉默權意味著調查人員必須告訴嫌疑人他們有保持沉默的權利,并且在審問前可以拒絕回答問題。沉默權不僅僅給了犯罪嫌疑人選擇的權利,也使他們無法在如實招供的心理壓力下做出陳述。我國的如實招供是帶有義務性和強制性的,而不是鼓勵性的,所以這樣會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帶來心理上的壓力,增加適合用于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