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菁
(西南石油大學 四川成都 610000)
根據《2018年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報告統計,我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申請專利數量達到了創紀錄的138萬件。但是我國在農村清潔能源等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質量和數量與歐美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的距離。其一從以技術領域分列的已公布專利申請情況來看,中國在能源,環境技術,生物材料分析,生物工藝學等領域的數據遠低于其他發達國家。其次有關我國農村清潔能源專利的申請主體一半以上來自于高等院?;蚩蒲袡C構,企業及個人的申請數量較少。總之,我國總體申請量多,但各清潔能源專利領域發展不平衡;農村清潔能源專利申請主體單一分散,非常不利于技術研發和合作。為了農村清潔能源技術創新的蓬勃與健康發展,樹立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促進節能減排,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建立全面有效的農村清潔能源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勢在必行。
由于我國農村清潔能源技術創新發展起步比發達國家晚,相關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并不健全。其一,法律依據不足。從國內環境來看,我國現有政策為農村清潔能源技術的創新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是政策措施在實際過程中難以實施。其二,體制不順且監管主體治理結構不健全。全國的農村清潔能源技術創新綠色專利工作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統一審核專利申請,依法授權專利權。而農村清潔能源技術創新綠色專利的監督管理工作由市級以上人民政府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依法處理。其三,激勵方式規范性不足。我國農村清潔能源技術創新行業采取的是激勵型監管方式,主要包括行政補貼和優惠措施等。但是金融扶持等激勵方式并沒有具體詳細地規定。這使得農村清潔能源技術創新行業激勵型監管方式面臨著規范依據不完善、難以確定執行有效性等難題。
健全農村清潔能源技術創新綠色專利制度法律規范。健全農村清潔能源技術創新綠色專利制度法律規范。一方面,對農村清潔能源技術創新相關政策進行制定并完善。統一規劃我國的農村清潔能源技術創新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使農村清潔能源技術創新合理分布發展,并且與當地的基礎設施相適應。另一方面,對農村清潔能源技術創新知識產權制度進行生態化重構。在借鑒國外立法經驗和堅持國際公約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我國農村清潔能源技術創新綠色技術專利的立法機制,深入推進專利法的生態化和農村清潔能源技術綠色專利的創新化。
擴大農村清潔能源技術創新綠色專利法保護主體范圍。應擴大農村清潔能源技術創新綠色專利法保護主體范圍。應該在縣一級設置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當發生影響不大且急需處理的農村清潔能源技術創新綠色專利侵權案件時,縣一級管理專利的部門能有權力處理此類案件,以便執法部門各司其職,快速有效地處理侵權案件,及時保護專利權人的利益。其次,有必要提高全民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降低維權成本。例如,增加農村清潔能源技術創新知識產權保護宣傳周,加大對專利和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保護的宣傳力度,提高公眾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減低維權成本。
建立農村清潔能源技術創新經濟激勵制度。應建立農村清潔能源技術創新綠色專利的經濟激勵制度。首先,減免專利申請和維持費用,對發明創造人進行獎勵。通過減少或免除農村清潔能源技術創新綠色專利申請和維護成本、物質獎勵發明創造人和使用農村清潔能源技術創新綠色專利標志等各方面激勵農村清潔能源技術創新。其次,鼓勵政府采購和居民綠色消費。進一步完善我國的農村清潔能源技術創新產業政策,從稅收、金融、財政等領域大力支持農村清潔能源技術創新產業,大力鼓勵政府采購和居民消費農村清潔能源技術創新產品,為實施使用農村清潔能源技術創新綠色專利和傳播農村清潔能源技術創新提供較好的外部環境。
健全科學的農村清潔能源技術創新執法監督制度。應當建立健全科學的農村清潔能源技術創新執法監督制度,以保障發明創造人的合法權利。首先,建立高效的農村清潔能源技術創新執法保護體系。專利法以及大氣污染防治、環境保護、可再生能源等領域方面的法律規定了政府、企業和檢察機構的職責,為確保相關法律及政策的落實,必須依法建立高效的執法保護體系。其次,依法監督管理相關司法活動。促進農村清潔能源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是解決農村環境問題的重要一環,但研發成本高,風險不確定。授權農村清潔能源綠色專利技術和產品后,為避免可能對大氣生態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有必要建立實施前的農村清潔能源技術創新綠色專利的風險預警機制和實施后的追蹤監測機制。
注釋
[1]劉雪鳳,鄭友德,蔡祖國.我國新能源技術知識產權戰略的構建[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1,32(10):13-20.
[2]曹新明,曹曉慧.監管即服務:知識產權市場監管新理念[J].蘇州大學學報(法學版),2016,3(02):103-118.
[3]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三條、第四條
[4]李薇薇,鄭友德.綠色專利申請快速審查制度的實施效果評價與完善[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8(03):49-56.
[5]張金艷.論我國綠色專利制度的構建與完善[J].公民與法(法學版),2014(04):29-31.
[6]劉雪鳳,諶青青.我國綠色專利法律調控機制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30(16):9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