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曉卉
青島工學院,山東青島250000
進行教育教學時,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更是學生汲取知識的主要動力。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激發學會說呢過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帶著興趣與好奇心來學習,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才會變得更加具有主動性,學生在學習時觀察力也將會更加敏銳[1]。因此,為了真正落實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教師需要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入手,漸漸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創新熱情。例如:當在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教學環節來活躍課堂的氛圍。教師可以通過加入比賽環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賽不僅能讓學生更加快速地成長起來,而且比賽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也會更加活躍。為了讓學生們掌握計算機系統的基本操作,教師便可以設計一個比賽清單,讓學生們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以上操作,完成之后立刻舉手告訴老師。聽到這樣的比賽方式,同學們都躍躍欲試,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賽中。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僅能夠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還能讓學生獲得自信心與成就感,落實學生探索能力的提升,課堂的氛圍變得更好,也能夠真正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落實了教學質量的提高與學習熱情的培養。
學習這些計算機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他們,通過計算機來解決問題,提高效率。對于學生來說計算機課程是非常貼近學生日常生活潮流的課程,當學生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之后,教師需要注重將理論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在學習與應用的過程中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例如:當在教學完“用畫圖畫畫”這一課的內容之后,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們試著畫畫,并且讓學生們試著用畫圖來將自己今天的生活以及遇到的問題畫出來。不少學生便在回家之后試著將自己今天遇到的事情畫出來了,有些學生通過寫實的方式進行繪畫,還有些學生則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將學校畫成一棵巨大的大樹,將自己和老師畫成小鳥,老師則在教孩子們飛行。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僅計算機教學變得更加有趣,學生對于計算機軟件的應用也將更加純熟,而且還能大大地提高學生的想象力,為學生的思維意識帶來改變,最終落實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讓每位學生都能激發自己的創造力。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師在教學時,需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機會與時間,讓學生自己進行研究,并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興趣小組的方式能夠打破教學的局限性,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使學生開拓自己的視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自主地組成興趣小組,來研究各種各樣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落實學生知識面的拓寬,并且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在合作研究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得到真正的提升。例如:當教師在安排學習任務的時候,便可以將小組作為單位,對學生們提出不同的計算機問題,讓學生們進行學習討論[2]。當小組的成員解決完這些問題之后,還可以和其它的小組一同討論,解決其中遇到的問題。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不僅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而且還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落實自身創新能力的提升。教師還可以給予學生們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機會,讓學生們通過制作電子報或者小卡片的方式來報告這次的研究結果。通過這樣的方式落實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升,而且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溝通與討論,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學的效果,真正落實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學生在信息技術使用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需要在教學時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結合生活實際,開展小組研究來進行教學,真正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啟發學生的心智,給予學生更多的交流溝通時間以及研究時間,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提高自己,最終落實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