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曉麗
作文的書寫是小學階段語文學習的一個難點,為了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借助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內容來組織學生開展“隨文練筆”,讀寫結合,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接收和轉化信息的能力。
二年級的時候學生開始接觸比喻句、排比句的仿寫,其中,排比句的仿寫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存在較大的難度。為此,在“隨文練筆”中教師可以借助閱讀內容來組織學生開展排比句的仿寫。比如在學習部編版五年級語文《太陽》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練習簡單的排比句仿寫,具體句式如下:“沒有水,就沒有……沒有……沒有……”
教師通過組織學生開展段落仿寫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認識各個段落的關系、結構,為之后的寫作提供支持。常見的段落仿寫包含總分、總分總兩個形式。在學習部編版三年級語文《東方之珠》時,作者主要采用了并列的句式結構來描寫海洋公園、銅鑼灣、淺水灣,每個段落采取總分的模式,可以作為段落仿寫的參照模板。
篇章仿寫是選擇和學生實際生活密切關聯的課文來組織學生開展仿寫活動,所選擇的文章具備清晰的寫作思路,通過仿寫能夠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到語文閱讀學習和實際生活的關系。比如在學習部編版五年級語文《談禮貌》說理文章時,學生在了解文章結構之后會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會列舉實際案例來證明自己的想法,驗證猜想。在部編版課文的安排上存在比較多的能夠進行說理仿寫的文章,比如 《九寨溝》《夾竹桃》,教師可以分別組織學生仿寫熟悉的家鄉景點、熟悉的動植物。
在小學語文讀寫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來引導學生學會留白的補充技巧,從而達到拓展文本閱讀理解的目標。比如在學習部編版語文《母親的恩情》內容時,課文中涉及到比較多的留白內容,如:“她想,孩兒這次外出,還不知道什么時候可以回來…….”省略號是留白的一種體現,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省略號的基本內容是什么,發揮想象對省略號后面的內容作出補充。
在語文閱讀過程中教師需要在引導學生了解文本內涵的基礎上,帶領學生找到文本中具有含義的句子,讓學生通過想象來對文本內容進行續寫,在續寫中強化學生對文本內容的了解和認識。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挖掘課文中的關鍵句子、關鍵詞語,引導學生就這些關鍵詞語想象拓展內容。比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第一次抱母親》的時候,課文中描寫了母親年復一年背著擔子翻山越嶺,將孩子撫養長大的過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抓住關鍵詞,引導學生想象母親撫養自己的艱難,并對母親在炎熱環境下的思想、行為進行聯想性擴寫,在擴寫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
小學語文課本具備完整的情節插圖,但是有時候會缺乏文字描寫的內容,在隨文練筆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來觀察、思考人物的動作、神態,捕捉人物內心變化,根據一系列的聯想和思考來完成課文的拓寫。比如在學習部編版語文《西門豹》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邊觀看插圖一邊品讀文章,根據自己的理解補充西門豹和巫婆、衙役的對話,使得人物對話更加鮮明、生動,增強人物表現的立體性。
在隨文練筆訓練的時候教師要組織學生對課文語言進行改造,重新組合語言,檢驗學生對課文的感知和理解。轉換式練筆的方式一般分為三個形式。第一,體裁改變式的轉換。對于同一個題材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換一種表述方式,在轉變的過程中能夠充分強化學生的習作興趣,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將《贈汪倫》轉變為一篇敘事性文章。第二,詞語聯珠式轉換。對于課文閱讀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關鍵詞匯,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這些詞匯進行連串使用,比如《田忌賽馬》中的“掃興”“垂頭喪氣”“胸有成竹”和轉敗為勝之后的 “目瞪口呆”,通過這些詞語的提取能夠讓學生根據課文的情境來的創編一個新的故事,在強化對這些詞語了解的情況下還能夠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綜上所述,讀寫結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內容,通過隨文練筆訓練能夠拉近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訓練的關聯,并在這個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因此,為了能夠達到理想的隨文練筆效果,教師需要根據語文教材的基本內容來組織學生采取多形式的練筆訓練,在這個過程中不斷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