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靜
廣東省化州市職業技術學校,廣東茂名 525100
職業教育的特色在于能夠將教育與就業關聯起來,由此生成理想的職業教育格局,培育各種各樣的職業性人才。中職專業教育過程中,同樣是以班級架構的方式來進行的,此時就牽涉到班級管理模式的選擇問題,科學合理的班級管理理念和模式,可以使得班級管理步入到更加理想的職業教育格局。因此站在職業素養發展的角度去審視班級管理模式的問題,是很有必要的。
以本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班級為對象,與對應班級管理人員進行交流和溝通,了解當前中職班級管理的實際情況,發現中職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集中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其一,班級人際關系不是很融洽。師生關系不和諧,生生之間關系也不是很理想,班級的整體凝聚力很差,彼此之間的默契不是很理想,集體觀念也比較淡薄,很多合作學習或者集體活動,都難以有效的開展;其二,班級制度民主程度比較低。部分班級的制度不是很健全,多數都是中職學校生成的,難以體現出中職學生的自主民主意識,可能對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人格塑造造成不良影響。班主任多數都是專業教師來擔任,他們會使用單一的工作方式來進行,班級管理的能力和素質也不是很高,在處理復雜問題的時候,難以從學生的角度入手,多數都是強調以制度來進行壓制,難以有效地將養成教育和思想教育融入進去;其三,很多學生的班級集體意識比較差,同學之間缺乏信任,集體榮譽感也不是很好,不會積極主動地參加到班集體活動中去,甚至會陷入到比較強烈的精神壓力或者學習壓力中去,學習積極性不高,班級整體學習氛圍也不是很理想。
當前中職班級管理現狀來看,班級管理的模式比較單一化,實際的效用也比較差,難以構建理想的學習生活氛圍,這無論是對于專業知識的學習而言,還是對于中職學生職業素養發展而言,都是很不利的。因此必須要以職業素養培育為目標,實現班級管理模式的變革,確保生成更加理想的班級管理方案。職業素養的培育,可以使得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素質得以鍛煉,形成良好的就業競爭力,更好地參與到未來的人力資源競爭中去,擺脫之前粗放化的班級管理格局,在更加好的班級管理氛圍中,學習專業知識,鍛煉職業素養,夯實自身素質,由此步入到更加持續發展的狀態。從這個角度來看,實現班級管理模式的改革,是當前中職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節點,必須要引起高度重視。
圍繞著職業素養培育的目標,對于當前中職班級管理模式進行改革和調整,這是當前中職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議題,教師要懂得在此方面進行更加多的投入和付出,以便步入到更加理想的班級管理格局。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此時需要關注的節點有:
依照職業素養培育的訴求,班級管理模式首先需要設定更加有特色的管理組織,在此基礎上去進行班級管理模式的優化。比如對于學前教育專業而言,可以依照當前幼兒教育的訴求,考慮專業教育的特殊性,生成更加有專業特色的班級管理架構。班主任是幼兒園園長,在此基礎上設定總務主任、辦公室主任、副園長、工會主席、團支書等管理崗位,然后以企業組織管理制度來進行驅動,確保實際班級管理的行為與未來崗位組織特色保持一致,這樣每一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都可以充分了解未來的組織架構,繼而積極主動去了解班級實際情況。
在對應崗位設定的時候,可以以民主選舉的方式來進行,也可以以自我推薦的方式來進行。構建民主的組織管理架構體系,可以使得中職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去,鍛煉學生的膽識,實現學生自我教育,確保實際班級管理的模式朝著更加有專業特色的方向發展和進步。在上述班級組織架構中,還需要依照級別來進行打分,班主任給管理崗位打分,管理崗位給各個角色打分,這樣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就可以使得實際的班級管理的氛圍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發展和進步。
班級管理文化的改革,需要將企業文化價值觀融入到班級文化建設中去,由此構建理想的班級管理文化氛圍和環境。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節點有:
其一,了解幼兒教育機構的管理運作特點,模擬對應的實際操作環境,鼓勵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真實地參與到管理活動中去,了解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然后思考對應的改善方案,繼而將職業生活中的行為準則與現實班級管理關聯起來,這樣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就可以知曉自己應該如何去鍛煉職業技能;其二,注重真實的幼兒教育工作環境的構建,在這樣的過程中,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可以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培養出更加出色的職業素養,由此實現以就業為導向、職業崗位意識的塑造,以更好的狀態參與到學習中去,參與到集體活動中去。
班級管理制度的調整和改善,關乎到班級管理模式綜合效益的發揮,此時也需要樹立改革意識,確保形成更加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在此過程中需要將關注節點放在:其一,在實現班級管理制度設計的時候,需要堅持以學生為本,樹立全面發展的價值觀,堅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驅動班級管理工作朝著更加規范化的方向進展,體現出制度為學生服務的價值觀;其二,制度要確保可以切實的貫徹執行下去,確保其進入到精準化和可行化的狀態,并且懂得爭取全班成員的意見和建議,在反復的論證和研判之后,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生成對應的規章制度,并且在實踐中不斷去調整和改善;其三,班級管理制度必須要展現出科學性的特點。也就是說,可以依照班級的實際情況,遵循班級管理規律,與中職學校管理保持吻合,與中職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保持吻合,確保制度可以很好地發揮教育性的效能;其四,積極使用信息技術,步入到數字化班級管理的狀態。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可以將信息技術融入進去,確保對應班級管理的行為信息可以記錄下來,生成完善的班級管理軌跡,更好地制定班級管理方案,引導班級管理朝著更加信息化的方向發展和進步。
綜上所述,在中職班級管理模式改革的過程中,需要以職業素養培育為目標,做好班級管理思維,班級管理內容,班級管理模式的優化調整,由此逐漸進入到理想的班級管理格局,這樣就可以驅動班級管理工作朝著更加有效的方向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