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纓
深圳市蓮南小學,廣東深圳518000
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提出“關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2021年1月28日教育部官網發布了《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404號(教育類410號)提案答復的函》(以下簡稱《答復》),表示要注重學生“陽剛之氣”的培養。《答復》中還表示建立日常參與、體質監測和專項運動技能測試相結合的考察機制,將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要求作為教育教學考核的重要內容,引導學生養成良好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鍛煉堅強意志,培養合作精神。
但是我國小學生整體的體質健康水平卻并不樂觀。多年來中國少年兒童學生體質持續下降的困局,已引起有關領導和社會人士的普遍關注和認真思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學生體質普遍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是和社會的輿論導向、家庭教育理念以及學校的管理(包括頂層的設計和基層的落實)是脫不了干系的。
現如今又出現了“男性青少年女性化”,中小學男生缺乏“陽剛之氣”的現象,這種趨勢對于突破上述困局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求要精細化地分析問題,不能輕易泛化概念,解決問題要有針對性;另一方面要求我們破局的辦法要具有可落實性和可操作性。下面主要從四個方面來發表拙見:
提案中明確提出的是“男性青少年女性化”問題,那么“陽剛之氣”的培養就和小學女生關系不大,如果小學女生也非要按照“男子漢教育”來進行培養,其結果便會是培養出一眾“鐵姑娘”、“女漢子”了。筆者看到個別同仁的論調之中,已然把問題進行了泛化,這樣輕易地偷換概念,模糊男女界限,一來不利于問題的解決,二來容易把問題再次復雜化。只有把問題明確化,我們在解決問題時才會更有針對性和有效性,制定出的解決辦法也才更容易落實和執行。2培養學生“陽剛之氣”要避免“一刀切”
避免“一刀切”有三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要避免模糊概念,把男生、女生放在一起進行培養(上面已經談過)。第二層含義是要避免“陽剛之氣”培養的片面化。勇敢、頑強不是什么都不怕,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需要得到愛和安全感,當男孩面對某件事出現害怕、膽怯、畏懼的情緒,不要給孩子們貼“標簽”,生硬地強調“勇敢”、“堅強”、“自信”,應該允許他們將情緒表達出來,再用實在、理性的教育方式加以引導與克服,當男孩子再次面對問題變得從容、勇敢時,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也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第三層含義是要照顧到不同男生性格之間的差異。對于喜宅厭動,缺乏“陽剛之氣”的男生,要循循善誘,培養他們的運動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體育運動,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保持一個健康的體魄,而不是單純的讓每個男生都練成具有8塊腹肌“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肌肉男。相對于“剛強”的身體,我們更應該注重培養他們剛毅、不屈不撓的意志品質和有擔當的社會責任感。對于已經具有“陽剛之氣”的男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避免他們發展成為魯莽、沖動、固執或者猖狂等的不良品質,不能讓他們借“陽剛之氣”之名,做不良品行之實。
持這種論調的同仁們給出的理由是對孩子行為影響最大的教師群體,女教師比例太大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如果這樣的理由成立的話,那么我們行政部門當中大多數的黨政一把手都是男性,不依然出現了“男性青少年女性化”傾向的趨勢,試問這作何解釋?這樣盲目的把原因歸咎于女教師比例太大,并沒有科學的數據支撐。據了解,在學校教育還不完善發達的歷朝歷代,古今中外的許多偉人都有一個了不起的母親,比如“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的典故,偉大的周總理的母親,愛因斯坦的媽媽以及美國前總統林肯、羅斯福的媽媽,這些偉大女性培養出來的孩子,哪一個不是有熱血、有擔當。另外筆者的同事兼徒弟陳雪老師也是一位女教師,性格比較溫柔,但是她培養出來的足球校隊,作風頑強,屢獲勝績;她班上男孩子的性格也都陽光、開朗,做事雷厲風行。(特注:筆者表達以上觀點和適當增加學校男教師的比例并不矛盾。)
4.1 眾所周知,對于青少年而言,家庭教育對于孩子身體和心理的發展與塑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部分家長已經意識到要積極地、能動地讓孩子參與家庭勞動,通過勞動教育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韌性、意志和毅力,陽光、開朗的性格,待人接物謙遜有禮的態度,敬業樂群、敢于擔當的主人翁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當然也有一部分家長不以為然,認為只要孩子把學習搞好了,其它的都不重要。“唯考試、唯分數論”,這樣,孩子基本上沒有體育運動時間,更別提家務勞動了,這些孩子也普遍以自我為中心,受挫能力相對較差,性格孤傲且易激動,會有極端行為和攻擊性。比如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北大學霸弒母案”,這樣的高分低能的男孩子時有出現,如此德不配位,只不過是把他培養成了一個危害社會的高智商的罪犯罷了。
4.2 從學校的角度來講,對于小學男生的培養要正確引導。學校體育課堂是培養男孩子“陽剛之氣”的最佳“陣地”,首先要堅持“四位一體”的學校體育目標,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杜絕“溫柔體育課”,開展有強度、有難度、有對抗的流汗體育課,讓每個學生最終都能夠掌握1~2項運動技能,并能夠長期堅持,讓學生真正的從“教會、勤練、常賽”這樣的體育過程中得到實惠。作為體育教師還是要立足課堂,充分落實“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的要義,讓肥胖問題、“小眼鏡”遠離青少年兒童,讓這些男孩子不再柔弱、自卑和膽怯。
4.3 從社會層面上講,一定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一些主流媒體的影視作品無不充斥著“小鮮肉”,他們往往皮膚白皙,身材纖細,舉止文弱甚至還很“娘氣”,加之還有一些大牌廣告商請他們來做代言人,不明事理的男性少年兒童們不自覺的把他們當做了偶像,長此以往,后果不堪設想。當然也并不是完全否定這些“鮮肉”們,他們并非一無是處,只是他們不應該被捧成主流偶像。像《紅海行動》、《戰狼》這些電影中的硬漢主演,才應該成為我們社會中的主流偶像,只有這樣,才有利于男性少年兒童“陽剛之氣”的培養,這才是當今社會所需要的品質,是熱血和擔當,是鐵骨和不屈,是男兒對家、對國的責任與情懷。
總之,我們的家長要轉變教育觀念,學校要把教育目標落實到課堂,社會要正確的引導輿論,三股力量形成合力才能更好的培養小學男生的“陽剛之氣”,才能把每一名男孩子培養成具有中國君子和世界公民特質的男子漢,祖國的未來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