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進
(河北省順平縣逸夫小學,河北 順平 072250)
最是書香能致遠。近兩周,逸夫小學三年級圍繞必讀書目《中國民間故事》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豐富活動。孩子們暢游在民間故事中,閱讀經典文字,品味書香意韻。
首先,三年級老師為孩子們上了一節《中國民間故事》閱讀指導課。課上,教師和學生一起閱讀經典故事,感受故事的魅力。老師們在激起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注重正面引導,給學生閱讀的時間,給學生閱讀的內容,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他們去閱讀、去思考,使他們從小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促進閱讀能力的發展,在閱讀中幸福成長。
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在家捧起書本,邀請家長一起閱讀,分享故事中的知識和樂趣;學校的午讀時光,老師和學生們也一起共讀其中的經典故事,讀、議、品,大家收獲滿滿。
為了加深故事的印象,老師們還帶領孩子們一起欣賞了書中大家喜聞樂見的故事。讀了故事,再觀賞故事視頻,大家對故事情節和人物更加熟悉,更加喜愛了。有了閱讀的興趣,有了深入的了解,每月再開展講故事比賽,孩子們如魚得水,這也使我們這些音樂教師更有了用“武”之地,在表情豐富性、情節生動性、動作夸張性、語氣變化性上給了孩子們更多的技巧指導。孩子們準備充分,一場精彩的“民間故事我來講”活動也在各班、年級如火如荼地開展了。孩子們通過聲情并茂地講述,引人入勝的體態表演將大家帶入了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中,掌聲、喝彩聲不絕于耳。大家把經典演繹成了生動的有聲語言,豐富了想象,陶冶了性情。從而把閱讀經典這一活動推向了高潮。
最后,老師們還組織孩子用一段話來寫寫自己喜歡的民間故事人物,用文字來表達自己閱讀后的真實情感。“好讀書、讀好書”一直都是學校的習慣。我們一定會將這種習慣延續下去,讓越來越多的孩子愛上讀書、愛上“經典”。
一個女孩說:我喜歡閱讀,我喜歡暢游在書的海洋。書中的故事讓我快樂、讓我感動,有個故事“踩著面包走的女孩”讓我改掉了一個壞習慣。
有個叫英格的小女仆,她在探望親戚的時候,阿姨送給她一籃香噴噴的面包回去帶給英格的爸爸媽媽。在她回家的路上,要經過一片沼澤地。她想:管它呢,只要不弄臟我的新衣服,這些面包就不要了吧!于是她決定踩著面包過去??伤齽倓偘涯_踩到面包上,面包就帶著她往下陷。不論英格怎么掙扎,她怎么也逃不出來。最后她來到了地獄,英格非常后悔,她不應該浪費糧食。就在她傷心難過的時候,一束陽光照在了她的身上,她又變成了一只小鳥,飛回了光明的世界。雖然這是一個童話故事,但是它告誡我:珍惜每一粒糧食,要牢記“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蔽覀儬敔斈棠绦〉臅r候,糧食是多么珍貴??!而我們現在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不缺糧食,就應該更珍惜每一粒米。
我想到了自己的壞習慣:每次吃飯,白花花的米飯掉在桌子上、地上到處都是,我不愛吃青菜,就把飯碗里的青菜都倒掉,多么浪費?。∥乙欢ㄒΩ牡暨@個壞習慣,做一個愛惜糧食,不挑食的健康的小朋友!——是書感染了這個女孩。
吸引學生閱讀名著,教師應該找到一個很好的切入點。這切入點,可能是名著中的一個場面,一個細節,一句名言,一個名字,一個符號?!段饔斡洝愤@部小說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她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它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著人們可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閱讀也是如此,學生閱讀同樣的閱讀材料,也會由于原有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的不同,對材料產生不同的理解,有的貼近原文,有的對原文加以了升華,有的卻與原文風馬牛不相及。這時,如果沒有教師有效指導,就可能會使學生缺乏發展的平臺,影響課外閱讀的興趣和質量。因此,不同類型名著,應該有不同的閱讀方法。如《西游記》這部小說,學生最容易為其中曲折的故事所吸引,但不能就此止步。
暢游“經典”樂在其中,“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閱讀經典首先要激發同學們對作品的興趣,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光有興趣往往不能持久,還要有意志。讀書本來是一件艱苦的事,人往往有惰性,所以即使暫時并不感興趣,也要要求他們完成應背應讀的篇目。讓我們都愛上經典、愛上閱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