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俊麗
(河北省永清縣第一小學,河北 永清 065600)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微博、微信等微文化的主體來到了人們的生活中,微課程的實現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改變了當前學生學習的需求,微課程得到了迅速的推廣和發展,由于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具有獨特的特征性,這樣為微課程的實現提供了發展的機會,本文就微課程的設計和實踐提出了探討。
微課程教學的定義,是將信息技術的課程按照學生學習的規律,將其中的模塊分解為目標、任務、方式、材料、作業以及反思六項微課體系。它是將信息技術微課程的學習方法作為核心,同時,將小學生學習中的材料知識進行整合,并且將知識點進行細分,圍繞這些知識進行的視頻創作,借助于學生設計任務目標,讓學生能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習效率的課程。其特點如下:
微課程的設計是按照學生學習特點進行的設計,通常時間設定在10min以內,這樣的視頻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與老師進行互動課本中的內容知識點,同時,老師結合知識點提出有趣的知識點,這樣能夠更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由于小學生成長環境與教育環境的不同,因此,針對不同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微課程教學,只采取一種微課程教學是片面的,達不到教學的目的,在進行微課程教學時,可利用分層次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自己的水平選擇自己的層次需求,這樣因人制宜,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要求。
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滿堂灌和重復教學,微課教學能夠將學生的學習時間充分的利用起來,可以做一次科學的策劃,構建信息技術課程資源共享機制,自主學習,減輕老師教學負擔。
小學信息技術微課程教學的課前準備工作是微課程設計的第一步,也是設計的非常關鍵性的一步,課前準備工作時將學生的需求信息做全面的了解和分析的,不僅僅是對微課程主題的構思,也是對教學計劃目標進行的細化,同時針對學習需求的分析,對學生的信息水平和學習經驗、態度、問題能夠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在微課程需求分析的基礎上,學習需求的實現只有從微課程的角度展開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后期確定微課程主題后,能夠根據老師講解的內容和學生學習微課程自學的內容兩個方向進行提出教學內容的實現,這樣針對性強,主題鮮明。
對微課程學習過程的設計就是對微課程視頻教學內容的設計,其中主要包括人、微講解以及微作業三個環節,主要的設計分為教學畫面和教學語言,畫面的呈現是給學生圖片、文字的體現。微課程視頻教學內容的設計可以通過拍攝錄制的方法把需要講的課程錄入到視頻中,再對視頻進行剪輯處理,這種方法的好處在于制作周期較短,老師可以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錄制,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反饋回來的視頻效果進行及時有效的更正,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
對于微課程支持設計而言,其支持的對象就是主要的微課程素材和相關的資源信息,比如微課件,要通過進行信息技術的設計,將一系列不關聯的內容結合在一起,將教學內容和過程進行演示,手段為PPT模式。微課程上體現什么內容,傳遞什么內容,需要老師進行可操作性的設計,以便教學的實現,不能太過于繁瑣。
微課程教學的課件設計,是依據課前準備工作和教學計劃模塊設計基礎上實現的,老師可以根據微課程學習過程方案和微課件、素材等資源,利用視頻錄制技術對教學活動實施錄制,后期進行必要的剪輯,制作出10分鐘之內的微課程視頻資源。常見的微課程視頻制作的方法有專業屏幕錄像軟件、智能手機拍攝、交互白板+專業屏幕錄像軟件、數碼攝像機拍攝等等。這些微課程制作的方法依據的是小學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制作的,能夠充分將視頻分為講解型和操作演示型兩種方式,完成之后,借助一定的專業媒體進行微課程的發病,相應地展現給學生學習。
微課程課堂教學已經成為當前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微課程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思維。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微課程的使用更能實現對重難點知識的解決和突破,有效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小足,大大增強信息技術教學效果。同時,在微課程的使用過程中,廣大教師要正確看待微課程的作用,正確而對、理智處理微課程與教師、教材的關系,這樣才能實現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綜上所述,借助于微課程在小學信息技術學科中的教學應用,學生不僅僅能夠提高學習效率,而且能夠自主地進行選擇性學習,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能夠將知識變得簡單、好記,讓知識點更加的立體化,通過以上的設計,充分地證明了微課程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