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樂
(樂清市城南第一小學,浙江 溫州 325600)
所謂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是指通過在課上營造充滿互動的教學環境,在師生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實現觀點的碰撞,激發教學雙方的主動性和探索性,從而達成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的話語溝通,要求教師與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借助有效溝通實現精神與心理層面的互動和交融,創建自由、平等的交流空間,從而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通過師生互動創設良好的溝通機制,可以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基于學生的角度設計課程,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狀態和體驗,才能真正實現教學目標。
良好的語文課程氛圍,是實施師生互動,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教師應注重為學生創設開放、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轉變課堂角色,改變以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權威、嚴肅的形象,關注學生的狀態,尊重學生的需求,豐富學生的體驗,理解學生的感受,鼓勵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大膽開口、積極實踐,避免“以成績論高下”的固有思想,給予每個學生平等的表現機會,少批評、少責備;多鼓勵、多表揚,拉近師生距離,改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刻板印象;通過平等的交流機制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活躍課堂氛圍,從師生之間親密關系的建立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熱愛表達、熱愛實踐,產生興趣,才能真正實現課堂互動的良好作用。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創新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廣泛應用,豐富了教學形式、優化了學習體驗,有效實現了教學效果的提升。通過教學模式的優化,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師生互動情境,創設更為多元化的話語溝通方式,創造更加趣味的課堂互動內容。因此,教師應注重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創新教學手段,不斷豐富小學語文教學的師生互動形式,利用情境教學、多媒體教學、問題式教學、合作探究、項目式教學等多種方式,將師生之間的溝通互動形式進行不斷的豐富,給學生帶來全新的體驗和感受,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與思考能力的提升,改變單一的課堂互動形式,以多樣化的課堂互動情境,打造具有活力的溝通氛圍,實現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
以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為例,小學低年級學生知識基礎比較薄弱,自我管理與專注力也相對較差,需要通過有效的師生互動在有限的課程時間內迅速抓住小學生的注意力,才能實現良好教學效果。因此,在識字教學的開展中,教師可以借助游戲形式與學生進行互動,通過“偏旁找朋友”的游戲,準備幾組偏旁相同的復字的卡片和獎勵貼紙,每位同學在游戲時可以得到一張帶有不同偏旁的復字卡片,游戲開始后請一位同學開始說“找呀找呀找朋友,誰是我的好朋友?”拿到與他相同偏旁的字卡的同學就要拿自己的卡片與他貼住并說“找呀找呀找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而后教師可以請他們分別讀一讀自己和對方字卡上的字,對于讀對讀音且能夠說出偏旁名稱的同學,可以獲得一個卡通貼紙。在這個游戲當中,教師應注重通過趣味的游戲情境的創設,借助話語溝通的有效引導,幫助學生了解游戲規則、在游戲過程中開啟思維,實現寓教于樂的良好效果。通過“偏旁找朋友”的游戲,強化了學生對偏旁的認知和記憶,活躍了課堂氛圍,實現了以有效互動和溝通為前提,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的話語溝通也是需要巧妙的設計的,話語溝通互動的形式有很多種,提問、游戲、探討、交流、合作學習等都是師生互動中話語溝通的有效形式,在這些多樣化的話語溝通形式中,教師應當結合實際的互動目的來選擇適合的話語溝通互動方法。例如,當學生在枯燥的課堂學習中出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時,教師可以借助問題式的話語溝通,通過提出問題將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活躍課堂氛圍;而當教師需要在語文教學中帶領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思考時,則可以借助小組合作學習的話語溝通互動方式,由學生通過積極開展討論,以合作的形式進行有效的溝通,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通過融合多種師生互動技巧,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體驗和感受,在對的時間將對的話語溝通互動形式融入課程之中,才能確保其充分發揮作用。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師生互動中的話語溝通,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參與感,加強師生與同學間的交流融合,打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