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保益
(浙江省樂清市大荊鎮第四小學,浙江 樂清 325600)
小學時期是學生思維發展和能力養成的關鍵時期,在小學時期,學生的身心發展并不完善,更活潑好動,對邏輯性很強的數學內容難以理解和接受。所以,加強小學的數學教學改革工作勢在必行。目前,現行有效的改革方式有很多種類,而數字故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已經取得了十分有效的教學成果。教師結合實際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特點和班級狀況,合理的引進數字故事,利用趣味性的故事吸引學生眼球,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更好地融入到數學學習之中,幫助學生以簡單的手段理解深奧的數學知識。并且數學是一門具有很強生活性的學科,將數字故事與教學更好的融合,可以提高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數學應用能力,生動形象的為學生展示數學的魅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數學因為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導致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形式單一,基本上是對數學理論知識一味的進行硬性講解和灌輸,缺少對學生情緒的關注,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長期處于被動狀態,課堂氣氛枯燥,久而久之,使學生排斥數學學習。而數字故事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使課堂教學呈現多元化,明顯調節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愿意參與到數學學習之中。并且從另一角度上講,數字故事投入數學課堂,也要求教師的業務水平不斷提高,要求學校教師本身對數學知識有清晰梳理和掌握,并且能夠將零散的知識點彼此串聯,形成一個完整、系統的數學知識體系。教師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將數字故事應用到教學之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數學知識,還可以開闊學生思維空間,促進學生在數學領域內的綜合發展。
長期以來,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結合數字故事,立足教材內容,根據生活經歷為學生創建數學問題情境,利用問題正確的引導學生學習方向,逐步提高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確保學生可以正確的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夯實學生基礎。教師以數字故事為媒介,通過更生活化和趣味化的故事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更好地置身于教學情景之中,主動探索數學問題,融入到數學學習之中。例如:教師可以運用網絡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龜兔賽跑的數字故事,在其中可以合理添加數學問題。如“兔子還有多少米到達終點?”“兔子休息了幾分鐘?”等等,通過循序漸進的問題使學生對長度和時間都有一個清晰明確的了解。
數學知識來源于對日常生活的總結,最后又應用到現實生活中,所以說數學和生活是存在著必然聯系的。教師可以利用數字故事的方式和手段,將生活中的內容完美的呈現,在課堂之上,學生因為對生活經歷有很深程度的理解和體驗,所以在課堂之上也會對數學知識更容易理解和記憶,領悟到數學知識中的內涵和魅力。例如:在小學數學中,教師在講解“分數”這一課程的時候。教師可以合理向學生展示分數線的由來,最早是在數學家哈撒的作品之中出現的,而且分數線在最初開始產生之后并沒有很快得到大眾的認可。教師通過數字故事的形式使學生對于分數和分數線都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知,這樣學生在進行分數學習的時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數字故事因其新穎性和趣味性受到學生的廣泛喜愛,在數字故事的引導下,學生會對數字故事中蘊含的數學知識也產生比較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以此為突破點,利用數字故事引出新的教學內容。在開展新課程單元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數字故事,通過數字故事將以前的知識點與將要出現的知識點有效整合,帶領學生鞏固以往知識,并且引起學生對于新內容的思考,最大程度地發揮出數字故事的價值。例如:在講解“時間”這部分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引進一段以“時、分、秒”為主體的數字故事,通過之間的單位換算為“時、分、秒”編制完整的故事內容,使學生在學習之前對時、分、秒有一個比較簡單清晰地了解,再以此引進具體的教學內容,學生因為課堂教學之前的數字故事對課堂教學保持濃厚的興奮感,對接下來教師將要講述的內容也會抱有積極的學習態度,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數學學習之中。
新課程改革為小學數學教學帶來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教育環境中,教師要打破傳統觀念的桎梏,革新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教師以實際教材內容出發,根據學生特點制定數字故事,以此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對知識點進行有效整合,引出新的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數字故事的帶領下,更好地完成數學學習,提高數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