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地質礦產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遼寧 沈陽 110000)
巖礦鑒定是礦床學研究、成礦規律總結等不可或缺的方法與手段,是以偏光顯微鏡為基礎的研究不透明礦物或者半透明礦物的一種方法,根據礦物的反射色、發射率、晶形、硬度、雙反射、內反射等分析礦物類型、成因等,進而分析礦床形成條件、研究標型礦物等,為分析礦床成因,總結礦床成礦規律等奠定基礎。因此,本文以某礦床的巖礦鑒定實踐為例,分析巖礦鑒定工作在金屬礦床中的應用。
首先使用礦石切片機將選中的某地區的礦石所畫定的位置進行切割,切割成四邊形巖片,長寬為40mm×25mm、厚10mm左右,經過膠固磨平制成光片。用偏光顯微鏡對金礦石光片進行觀察,對金礦石的結構構造、蝕變、含量、生成順序、交生關系進行鑒定,結合該地區的地質特征以及地球化學等數據,通過分析該地區的礦山構造、巖漿巖以及地層與成礦之間的關系,并結合該地區地質的調查結果,得出該金礦床礦石的地質礦產特征,為進一步分析奠定基礎?;趲r礦鑒定法在顯微鏡下得出的礦石結構,礦石構造及巖漿巖的活動等方面對地質礦產特征進行探究。該地區具體的地質礦產特征為麻狀特征,其紋理結構較為復雜。利用巖礦鑒定法將地質三維模型中的地質單元以三維可視化的特點表達出來,粗粒變晶結構片麻狀部分代表的是礦石中運動頻繁的活動區。將礦石光片的活動區圈定起來,設定為J301—K285,其中以礦石光片J301處表現最為強烈,利用J301處代入到該地區的地質礦產特征中,也就是成礦構造最為密集的部分,將J301處共分為三級,其中海拔最高為430m,在三級階地,形成重結晶和裂理發育現象;二級階地為該地區斷裂帶溝谷中,二級階地沉積厚在289m至376m,地質礦產的深切作用十分明顯;一級階地下切最低可達到30m至100m,以條紋長石為主,其邊緣處在顯微鏡下呈齒輪狀構造。由于該地區東斷裂帶的腐木層在斷裂東側產于地下3m至5m深處,而該地區西側則僅為1.1m至2.3m。因此,得出的該地區地質礦產特征為東側地下礦產資源較為豐富。
處在我國西北地帶的A區域,是我國金礦資源進行具體融合的一個主要地區,通過A區域調查人員得出的數據可以發現:這一區域周圍的160公里范圍內,都存在有金礦床,而且這一區域中金礦床分布呈現的走勢為東西走向,巖層分布的結構則是東高西低,巖層的厚度都處于20cm~26cm范圍內。
金礦主要由各種金礦石金屬形成的必要化學成型物質所組成的,主要用于形成該金礦床的化學物質主要有兩種,即金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在地幔同位素中,硫同位素通常是重要的組分,它們的組成類型大致分為三種類型:地幔地質硫,地幔形成硫和地幔硫混合物。地幔中的元素硫是一種主要由亞硫酸鹽硅酸鹽巖形成的天然同位素,地幔中的硫形成一般需要長期的巖漿聚集,這些條件主要與巖漿有關。由于不同的層具有較低的溫度,不同的層具有多種類型的溫度變化因子,環境的不同變化直接影響不同層中溫度變化的最大幅度,并且在不同層中形成硫形成狀態它是各種各樣的。
金礦石成礦的形成一般要經歷很長的地質時期,通過各種來源和途徑,多次成礦作用的疊加作用形成。在形成過程中物理化學條件、氣候的特征、附著物的特征特性、鹽含量以及密度的大小都對其形成有所影響。金礦床的成礦要經歷沉積期、熱液成礦期、表生氧化期三期,早期沉積期為之后的熱液作用提供物質條件,在熱液高溫的侵蝕作用下,內部成礦物質成巖,隨著含量的增多,黃鐵礦及金元素物質沉淀形成顆粒。在巖礦鑒定中分析研究金礦床礦石的礦物成分、化學組成、礦物組合及礦石結構構造,進而分析其生成順序,交生關系、蝕變,為后期找礦提供重要依據。
綜上所述,金礦石是在自然條件下,在地殼不斷運動過程中逐漸積累而形成的礦物。礦物的組合形式、地質的作用均表現出了一定差異,與其對應的各個地區巖層中的表現特征也是多種多樣的。借助巖礦鑒定法可以對礦石的表征進行全面化分析,同時對一些關鍵的影響因素進行科學解析,為后續各項工作的開展和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