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華
(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燕樓鎮嘎多小學,貴州 貴陽 550027)
從《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標準》的定義中可知,小學道德與法治是以社會核心價值觀為基本導向,著眼于小學生的道德成長,灌輸法治精神的一門學科。它對小學生的道德成長與價值觀的培養起到重要作用。高效課堂的開展對于教師教學與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有著重要意義。新課改的要求正不斷滲透在當今具體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中,但離真正的高效還有一定的距離。這要求老師要豐富自身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與創新能力。本文即立足于此,探究建設小學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具體路徑。
高效課堂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高效課堂的定義可以說是眾說紛紜,但其有一個基本描述是:高效課堂是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的投入,獲取盡可能好的教學效益。也就是說,課堂要做到效率最大化,效益最優化。
過去在備課時往往較多地考慮自己怎么上這堂課,而很少把自己當成學生來想象。這必然使自己在上課時總是沿著自己的教學思路去“引導”學生,忽視了學生自己去學習、領悟和感受的過程,從而有時出現“滿堂灌”的現象。這大大降低教學效果,更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格格不入。
激發小學生的道德與法制學習興趣,對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是最有效果的。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教師要優化課堂教學效果,就要針對小學生的興趣點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課堂中保持熱情。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再說教,引導小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給學生搭建學習的平臺、活動的平臺,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增強個人實際學習體驗,才能讓教學有效性不斷提高。
在小學階段,教師要利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導小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有很多知識點與學生的真實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師可以從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將課本中的理論知識轉變成為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促進生活化課堂的打造。有效利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換一個角度分析教學內容,在綜合考慮教學大綱要求的同時,調動起學生已有的生活閱歷,能夠減小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理論性,促進學生產生學科學習親切感。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我是小學生啦”這一單元時,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教學內容。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際出發,認可課本中的道德與法治知識,成為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踐行者。在這一單元,學生要學習的第一節內容就是“開開心心上學去”,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書本的重要性,知道愛護書本。了解學校內的設施設備,懂得學校生活與幼兒園生活的不同,建立起成為一名優秀小學生的目標。引導學生轉變自己的角色,從一名幼兒園的學生轉變成為小學生,認識到幼兒園與學校生活的差異,并感受到成為小學生的快樂。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回憶自己第一天上學的情景,想一想小學校園與幼兒園有哪些不同。讓學生通過課堂討論、積極分享的方式,融入到道德與法治課堂中來。有的小學生說,學校內的老師更多了,我們每一個學科都有一名新老師。也有的小學生說學校更大了,可以有更大的操場,更多的教室。讓學生通過表達個人看法的方式,將自己所見到的生活現象分享出來,并推進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有助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的實現。并促進學生積極轉變個人角色,感受到角色變化帶來的愉悅感。
利用故事教學法組織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能夠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滿足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形象思維較強,教師要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直觀教學素材,組織學生講故事、說故事,在故事中體會正確的道德觀念以及正確的法治知識。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使得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本內容發生了較大變化。學生可以看到更為豐富的圖畫、更加簡潔的文字、更多吸引人的小故事。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讀書,樂于讀書,享受讀書。借助教材中的插圖資源,引導學生看圖說話,促進學生成為故事的編造者。不僅能夠調動起學生的情感,還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心靈感悟。
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較弱,教師如果一味地填鴨式灌輸只會適得其反,對學生也不會產生足夠的興趣。而信息技術可以為道德與法治課堂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形象性、直觀性等特點,用電影、動畫、音樂等多媒體形式,設計符合課程教材的有效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能對所傳授的知識產生興趣感,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講授《林海雪原》、《黃土高原》、《魚米之鄉》等課時,可以廣泛地截取適當的題材內容,剪輯東北、江南、青藏高原地區富有特色的地理氣候特點、人文風俗習慣的視頻,讓學生觀看。通過直觀的學習感受,使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感受到祖國的名山大川、地理風貌和風土熱情,自然地增加了民族自豪感。
總之,教師的“教”必須服務于學生的“學”。有效課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我們教師要踏踏實實立足于平時的教學,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務實的探究。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再學習,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能真正達到教學目標,課程改革也一定能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