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玲
(重慶市巫山縣白果小學嶺自坪教學點,重慶 404707)
隨著教學課程的改革,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因與生活密切相關,對其教學的有效性要求也越來越高了。如果學校教師依然延用原有的教學策略,顯然對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起不到任何積極的作用了,所以就要求學校以及教師對原有的教學策略進行探索、創新,符合當下新課標對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的要求,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可以說是來源于生活的,而小學生學好應用題的解題策略也是有助于其更加清晰的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的。結合實際生活而進行設置的應用題能夠更好的引起小學生的共鳴,也能激發他們學習應用題的興趣。小學生學好高年級數學應用題對其今后在生活中解決一些困惑是非常有幫助。另外,也能夠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應用題解題知識也能夠熟練、靈活的運用,從而做到學以致用。
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是數學學科教學的難點所在,也是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綜合判斷。所以,通常在數學學科的考試試卷中所占的得分比例也是比較高的。小學生如果想要在數學學科上取得較高的成績,增大與同學之間的得分差距,就必須要正確在應用題上能夠有更高的準確率、得分率。
現階段,在我國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還是存在著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教學策略的滯后。大部分的教師依然延用原有的教學策略,將應用題解題的知識點一味的灌輸給學生,導致學生對于數學應用題的學習缺乏興趣,也不利于學生自我思維意識的培養,無法提高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在進行題目的設定時,一般是通過敘事的方式,講述生活中的某種現象,以其中涉及的到數學運算作為應用題的題目,這種題目的特點就是篇幅比較大,文字敘述內容較多。而對于部分小學生來講,由于其自身缺乏一定的閱讀與理解能力,導致其不能清晰、準確的理解應用題題目所表達的意思,有時會產生錯誤的理解,從而導致解題時發生錯誤。通過觀察小學生解答數學應用題的過程,可以發現還有部分的小學生由于本身比較馬虎,容易忽略題目中的關鍵詞,錯誤理解應用題的題目,從而導致應用題的解題結果錯誤。
小學高年級應用題的解題過程相對來說是比較復雜的,因為其是衡量小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一把尺子,其中涉及到的數學知識點、數學公式較多。小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對于應用題應當采取哪種正確的數學公式進行解答無法給出最為準確、規范的解題方法,有時候應用多種數學公式使得解題過程過于繁瑣,也會在解題過程中做許多無用功。所以,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應用題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應用適合的、規范的解題方法來進行數學應用題的解答。
由于小學數學應用題本身是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學習難點,許多的小學生也會望而卻步,他們會認為學習數學應用題的解題過程相對較難,從而失去了對數學應用題的學習興趣。小學生缺乏對數學應用題學習的積極性,教師的教學過程也就難以開展,因此,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應用題的積極性才是教學的首要任務。教師在開展數學應用題教學的過程中,要創新自己的教學策略,使教學的方法更加靈活、多樣。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多采取舉例說明的方法,將應用題題目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引起學生的共鳴,提升學生學習應用題的積極性。在“和差問題”的教學中,可應用同年級不同班的人數對比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并在課程進行中,直接用人數對比的方式進行講解,學生也會產生積極響應效果。
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其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小學生的解題思路。教師通過在課堂教學中講解應用題解題的策略,教會小學生正確的解題方法,引導小學生能夠通過課堂教學內容進行獨立的思考,舉一反三,使小學生在應用題的解答上能夠形成自己的解題思路。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其重點在于對小學生的解題思路、思維意識進行培養,而不是照本宣科的講解解題的方法步驟,學生只有具備了獨立的思考能力,才能夠更好的進行應用題的解答。例如“和差問題”的講解中,切不可對公式死記硬背,應當根據具體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將復雜的問題合理調節變通后,再套用和差公式。
綜上所述,教師只有創新現階段的教學策略,以小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讓小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夠有效的提升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