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福祥
(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紫陽第二小學,江西 上饒 333200)
小學數學課程具有實用性、實踐性、綜合性等諸多特點,其計算教學是重難點,小學生在數學計算中經常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計算準確率偏低,口算速度慢,因此,教師展開學生計算技能提升工作非常有必要,本文就探究農村小學學生計算技能提升策略,以期能夠提高農村小學學生的計算技能,實現教學目標。
小學生在傳統數學知識學習階段,計算技能是重點環節,也是教學的重點,但是受到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農村小學學生計算技能還難以得到提升,無法實現小學生運算能力培養的初衷。以下就對目前農村小學學生計算技能的教學現狀簡要分析,以供了解。
小學數學計算中含有大量的數據資料,這部分數學資料直接影響到小學生計算速度和計算準確性。但是由于小學生對數據的整體感知能力偏弱,在計算數學題目時總是采用機械法,難以對數學數據資料做到有效的分析,降低教學質量。
相比于城市小學,農村小學教學資源匱乏,教師短缺,導致教師在教學階段經常會出現應付不過來的狀況,進而忽略小學生計算能力培養,讓小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訴求逐漸變弱,無法實現數形轉化,方法遷移,學習效果不理想。
數學教師在培養小學生計算技能時,需要充分利用小組合作法,讓小學生在課堂上展開合作交流,對數學知識做到有效討論,養成較高的邏輯思維能力,更好的進行數學運算,提高數學習題解題速度。例如,教師在講解加減法運算時,可以將小學生按照4人一組劃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然后為小學生制定加減法運算習題,讓小組成員對數學習題進行觀察,課堂上交流討論,準確找到數學習題的解題要點,從而準確理解加法、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提高計算技能。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要想在數學課堂上做到全神貫注,就需要具備濃厚的學習興趣,針對此種情況,教師在展開小學生數學計算技能培養時,就需要創新課堂教學方式,積極培養小學生數學計算興趣,確保能夠為小學生營造濃厚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小學生對數學知識快速理解。
算理,顧名思義就是計算的道理、依據,而算法就是計算的方法。它們分別解決“為什么這樣算”和“怎樣算”的問題。算理是學生走向算法的橋梁,是算法的依據。因此,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注重算理的理解,讓學生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比如,通過實物圖的合并、分拆來讓低年級學生理解加、減法,并知道加減之間的數量關系;通過圖形的排列來理解乘、除法,讓中年級的學生弄懂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通過作線段圖來幫助高年級的學生理解算理,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等。只要學生真正掌握了算理,明白為什么這樣算的道理,對計算能力的提高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學習“多位數加減法筆算”時,教師一定要讓學生理解數位對齊的重要性,明白數位對齊、列豎式、細心算、得出結果的流程。這樣,既能提高計算的準確性和計算能力,又為學生以后學習小數加減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簡單理解就是指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針對此種情況,教師在展開小學生計算技能培養工作時,就需要注重小學生計算習慣的培養工作,讓小學生樹立正確的運算態度,認真的對待每次運算,在進行數學習題解答中嚴格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在計算時不要急于下筆,一定要讓學生看清楚數字和運算符號,抓住題目的關鍵點,明白考查的重點。第二,一定要清楚地分析運算的順序。如,有括號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加減乘除混合運算,先算乘除,再算加減。只要掌握了運算順序,并按順序計算,就能大大提高準確率。第三,計算前先審題,能用簡便算法的就一定要用簡便算法。第四,教師需要嚴格檢查小學生書寫是否規范,確保小學生的數字符號不會出現書寫錯誤,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還需要通過示范的方式,向每一位小學生詳細講解計算的板書格式和規范要求,在數學習題解答過程中詳細了解每個運算的符號和數字關系,從而保證數學運算效果,提高解題準確性。第五,要養成良好的驗算、訂正習慣。這樣,學生在計算完題后,就會針對問題反復驗算,既保證計算的準確度,又能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的學習精神和科學態度。
總而言之,數學計算技能培養非常關鍵,其作為小學生必備的數學基本能力,直接影響到小學生今后課堂的學習效果。針對此種情況,教師就需要積極改進數學技能的教學模式,根據數學教材、數學課程標準、小學生學習興趣等要素為小學生構建教學情境,讓小學生充分融入到教學情境中,確保小學生學習興趣能夠有效提升,實現學生計算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