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玉
(四川省彭州市濛陽鎮七一小學,四川 彭州 611934)
小學階段是學生接受規范的學校教育的起點,小學階段也是培養學生形成學習興趣的最佳時期,構建生態課堂的教學理念不僅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能使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豐富。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理解生態課堂的含義,在教學的過程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來構建生態課堂。
生態課堂的含義與古人所提倡的“因材施教”的意思比較接近,主要指的是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中心,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主要起到引導的作用,從而培養學生形成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教師通過一系列的教學設計來實現使學生自愿參與到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之中的目標,使學生的潛力得到開發,從而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首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受教材內容的約束,根據教學的內容為學生進行知識拓展。其次,將教師作為課堂教學主體的地位轉移到學生身上。第三,通過與教學內容的相關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學習。第四,根據教學的需要選擇合適的學習資源。
第一,注意教學內容與學生需求之間的關系。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應該盡量以學生的需求作為著手點。根據小學生的特點,教師提出的問題應該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以生活作為解答問題的背景,從而產生學習知識的需求,或者教師提出的問題與學生已有的認知相悖,讓學生產生探索真相的需求。第二,注意跳出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首先,教材是知識的主要載體,但不是限制條件,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知識的需求適當拓展教學的內容。其次,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基本是教師控制整個課堂的流程,新課改理念下,教師可以創新多種教學方式開展教學的活動,鼓勵學生將自己不懂的知點向教師提問。第三,傳統的教學效果評價方式已經不適用于現代的課堂,教師可以從多方面設計教學評價的方法,對學習情況不同的學生采用不一樣的評價和鼓勵的方法。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大綱,利用合理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內容的導入,利用生動有趣的新內容導入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概念。教師也可以通過設問的方式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交代給學生。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應該明確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可以將班級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或者難點內容作為學習任務布置給每個小組進行合作探究,每個小組將討論的成果匯報給教師,教師從學生的匯報中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教師講解完教學的內容后,應該根據教學的內容為學生布置一些練習題,學生在做練習題的過程不僅能鞏固新知識,還能對舊知識進行復習。教師設計的練習題應該具有一定的生動性和趣味性,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分別設置難度逐漸遞增的練習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在課堂上為學生設計合適的教學情境,通過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對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的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愿意將注意力集中在教師所講解的內容上。例如,教師講解到《鳥的天堂》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放映一段與課文內容貼近的視頻,讓學生閉上眼睛仿佛真的能聽見很多的鳥叫,睜開眼睛也能看見很多鳥在飛,用這樣的方式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生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對課文的內容產生學習的興趣,愿意探索作者筆下的鳥的天堂。
小學階段的學生其知識體系的構建都是依靠教師的講解, 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內容時一定要以教學目標為主,教學內容的設計應該具有科學性和實效性,保證學生接受的知識是準確的。同時,教師可以將新知識與提問的方式結合起來, 使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例如,教師講解到《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教師的教學重點應該是讓學生明白課文的主要含義是作者通過游漓江,看見桂林山水的美景而產生的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感嘆,以及對山水的喜愛之情。教師可以提出一個問題“哪一句是課文的中心句?”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會對課文進行仔細的分析,從而更加偷透徹的理解課文。
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通過課堂練習教師能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設計的課堂練習的內容與方式應該與課程形成緊密的連接,讓學生能真正通過課堂練習使學習的知識得到鞏固。例如,教師講解到《題西林壁》這首古詩時,教師設計的課堂練習的內容可以是,將班級的學生分成 4 個小組,讓學生在黑板上進行古詩默寫接力,每個學生可以在黑板上隨意寫古詩中的幾個字,下一個學生必須接著上一個學生的位置繼續寫,看哪個小組的所有成員能最快完成,還能不出現錯別字。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生態課堂的構建是小學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本文對新課改理念下如何構建小學語文生態課堂的研究,希望能為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