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芙容
(重慶市黔江區菁華小學,重慶 黔江 409000)
教材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材內容的設置要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相一致,才能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在統編本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材中,其在內容的選擇、版塊的設計等方面都充分體現出學生是學習主體這一特點,能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同時教材的安排設計有利于小學一年級學生語文能力的積累與培養。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統編版的一年級語文教材其內容更加豐富,增加了《明天要遠足》、《秋天》等短小、通俗易懂的文章。從文章體裁上來看,以詩歌、童話故事為主,閱讀難度有所降低,但是更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要利用教材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以《升國旗》一課教學為例,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課文的閱讀,通過范讀、領讀、自由朗讀等方式,讓學生達到熟讀的程度。在此過程中學生們還對其中的生字有所認識,一遍遍的閱讀也加深了學生對生字的印象,在閱讀中完成了生字學習的任務。這篇文章雖然簡短,但還是能讓學生感受到升國旗、奏國歌時莊亞肅穆的氣氛,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情感的激發有利于興趣與習慣的培養,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內涵,培養學生的情感與閱讀興趣。
此外,在統編本語文教材中還增加了“快樂閱讀吧”和“和大人一起讀”兩個版塊,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展開課外閱讀。其中“和大人一起讀”包括和父母一起讀,和家人一起讀也可以是和教師一起讀,大人陪伴學生一起學習,學生的積極性才更高,才有利于閱讀興趣的培養。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能讀、會寫,還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即說,聽說結合對于學生的口語表達有著積極的作用。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而言,其剛剛從幼兒園畢業步入小學,生活閱歷較少,對文本中的部分書面表達不夠理解,這對其語文表達能力的培養產生一定的制約作用。此時教師就要結合生活實際,給學生們的學習創造一個真實的情景,尊重學生的特點與發展規律,引導學生自主的發現與探究。
以統編本一年級語文的口語交際版塊為例,其所設計的內容都貼近一年級小學生的生活,對于鍛煉小學生的口語表達有良好作用。例如第二單元的《我們做朋友》,其要求是將自己想和哪位同學做朋友的想法表達出來,包括簡單的介紹自己以及為什么愿意和他/她成為好朋友。學生們要認真的聽他人的發言,做一名合格的聽眾,在輪到自己發言時也要做到落落大方,敘述有條理。通過這次口語交際不但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情感,還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聽說語言習慣與口語交際能力,聽說結合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講,其所學習的內容都是語文中的基礎知識,語言的積累是其該階段的主要任務。而關于語言積累的方法有很多,除了常用的朗讀與背誦之外,教師還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小學生進行語言積累。
以課文《怎么都快樂》的課后練習為例,其在“讀一讀,說一說”的環節中,給學生展示了6個動賓短語,讓學生思考與分析詞語特點。其中第一詞語中的加點字為動詞,讓學生們練習生活實際,開動腦筋說出更多的類似詞語,并記錄下來,如此就逐漸積累了語言。
在統編本小學語文一年級的教材中,課文的最后列有《常用筆畫名稱表》,其課后的生字中每一個新筆畫都用紅色標志出來,十分醒目。原教材中要求會寫字的筆順是在田字格中,新版教材中將其移至田字格的上方,用紅色標出筆順,學生學習時就更加清楚明了。這些對于學生掌握筆順有著積極的作用。
從本質上來講,教學活動實際上是學生、教師、教材以及文本編輯之間的對話,其最終通過教學效果與學生知識的掌握體現出來。在統編本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推出了很多新的內容,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有積極促進作用。作為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師,應當在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深入了解的基礎上,認真研讀教材,分析教材,并積極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還要利用教材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口語表達以及語言知識的積累,促進小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