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梁財
(廣東省韶關市始興縣澄江學校,廣東 韶關 512500)
鄉土資源是指鄉土地理自然環境資源(如自然景觀、自然材料等)以及社會生活中的資源(如民俗自然文化資源),教師依托于信息技術環境,在鄉土資源美術課堂中用信息技術的視頻、聲音、圖像向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現鄉土之美,以輔助課堂教學,使學生學的方便,樂于接受,又能很好的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
教師信息技術環境下開發應用鄉土美術資源,可以通過 直觀形象的展現方式,向學生呈現鮮明色彩的美術鄉土資 源,激發學生對鄉土自然生態和民間風俗的認同情感和傳承 意識。教師在開發設計鄉土美術資源過程中,通過多媒體在美術素材的整合和加工中展現出鄉土資源的美術價值,向學生呈現出具有歷史底蘊和人文精神的鄉土生態資源,并且貼近學生生活,利用鄉土自然資源,就地取材,開發美術學習內容。多媒體還可以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促使學生在鄉土資源中感受美術資源的人文性和生活性。
首先,我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家鄉, 于是就設置了欣賞評述環節,通過多媒體設備的圖片,音樂,視頻為學生展現生動形象家鄉的自然資源、歷史、名人、古跡、特產、民間工藝品等,增強學生的鄉土情感和意識,使學生了解家鄉、立志建設家鄉,美化家鄉。
Photoshop主要處理以像素所構成的數字圖像。使用其眾多的編修與繪圖工具,可以有效地進行圖片編輯工作。ps有很多功能,在圖像、圖形、文字、視頻、出版等各方面都有涉及。當在繪畫中用畫筆很難表現的場景和畫面時,我們可以借助PS軟件很容易就表現出學生的想法,特別是畫面重構上,如表現:在石頭上開一個鐵拉鏈,拉開拉鏈里面可以是裝的水,水中還有小魚在游泳,里面也可以是裝著鮮花,花叢中飛出一只蝴蝶。電腦技術可以更直觀的處理圖片,可以輕易的處理超現實主義繪畫,大大提高了效率,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彌補學生手繪基本功的不足。
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與鄉土資源相對應的美術課程融合時,利用微視頻短小精的教學特點,向學生細致形象 地展示鄉土風俗文化特點,激發學生對自然事物的熱愛之 情。教師可以巧妙利用視頻資源,為學生構建具有鄉土氣息的美術微課程,促進學生對美術素材的理解和創新。同時,教師充分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讓學生在美術實踐學習活動中,感受鄉土美術資源素材的魅力。此外,在微課中結合微視頻資源,向學生詳細講述美術 素材資源的繪畫技巧和造型特征,使學生的美術創意思維和審美素養能夠全面發展。
例如,在學習六年級上冊《發現老房子的美》一課時,我在整合鄉土資源素材后,通過微視頻向學生詳細講解家鄉的泥磚房和圍樓的局部特征,逐步引導學生對繪畫的學習熱情。由于微視頻體積小、內容精,還可以成為學生課前與課后視頻資源,發到微信群供學生在家觀看。其次,在課堂通過微視頻內容,向學生詳細講解泥磚房和圍樓用泥巴制作的要點。然后就地取才用農村常見的泥巴來做老房子的泥塑作品,讓學生抓住家鄉老房子的特征,培養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和觀察能力,把美術真正課融進他們的生活。
由于學樂云具有交互式欣賞功能,在通過學樂云展示精美的景色資源,并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交流,逐步引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教師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再結合豐富形象的美術資源的情況下,教師徹底釋放學思維潛能與創作個性,鼓勵學生大膽對作品進行創新創意設計,傳承和發展歷史風俗特點。
例如,教學家鄉布藝——客家人服飾造型教學中我通過學樂云向學生展示客家人服飾歷史文化和美好寓意,利用圖文并茂的方式講解客家服飾最典型的衣領與衣襟相連,整體服裝向右傾斜的效果和在色調方面喜歡以藍、黑、白色、紅色為主的特征。教師通過學樂云中的藝術作品引導,激發學生豐富的藝術想象力,鼓勵學生獨自設計富有裝 飾性的作品, 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和知識節能的掌握。
教師在鄉土資源的開發與應用過程中,要積極對學生的 作品進行評價,促使學生在欣賞評述和自我判斷反思中,不 斷改進和提高實踐操作技能,并加深對傳統風俗文化的理解。因此,教師在信息技術環境下要充分利用網絡共享和評價功能,組織學生積極展開交互性評價和討論交流,大膽提出自己的創意和想法,讓學生在交流互動評價中,不斷提升自身審美素養。同時教師要利用網絡存儲平臺,建立鄉土美術資源數據庫,用于收錄學生的優秀美術作品和鄉土美術資源,供學生隨時評價學習。
實踐證明,通過信息技術豐富的表現形式,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能突出鄉土資源的人文、地理、自然資源。使孩子們的欣賞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