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雷
(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國家和部分省份出臺相關文件中曾對各高職院校教學工作進行診斷和改正,特別強調對于教學質量的重視,部分省份高職院校采用素質拓展訓練教學模式已初見成效。學生管理作為輔導員的工作的中心,不僅僅有助于輔助營造良好校園秩序,同時對優良學風創建至關重要。因此,探究素質拓展教育與輔導員工作的結合點至關重要。
素質教育在高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主要為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素質教育課程針對性差,在課程設計方面缺少考察授課對象基本情況。二是素質教育課程在實際講授的過程中忽視學生對引入新授課方式的恐懼,缺少對新舊教育模式的思考及講授過程的銜接。三是素質教育課程在結課后難以衡量學生成績,考慮到素質教育主要考察學生理念、心態和人格等因素,而且素質教育結果難以衡量[2]。四是現階段教育形式無法保證素質教育師資的數量。
正視素質教育中存在問題,才能使素質教育更快更好的融入日常教學中。針對上述高職教育中國存在的問題,主要的解決對策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課程設計過程中應將學生專業和性別等基本信息作為考察內容,依據學生特性細化課程設計內容,同時依據課程重要性設計梯度講授方式,從易到難依次提升內容深度和難度,從而切實提升教學效果。二是合理配比理論講授和實踐教育,特別是合理弱化課程總結內容,輔助增加學生討論和感悟內容,提高素質拓展時效性。三是以公式化形式評估學生成績,如總成績可分為項目成績、實訓報告和課堂表現等方面,將日常教育與企業績效模式相結合[2]。四是可開展線上或校內學習教育培訓,定期開展校內培訓,增加教師間交流機會,增強素質教育培訓師整體水平。
高職教育在傳統式發展過程中,主要體現為單一程序化、忽視學生潛能開發,以灌輸式傳統方法教育學生,滯后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已經完全不適應時代的發展。學生日益凸顯出對于教育內容與精神層面的需求,因此高職教育發展趨勢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省內高職院校主要招生依賴于打造核心專業群,想辦出學院、學科特色,引入新穎且實用的教育模式勢在必行。
素質拓展教育形式主要采用情景教學模式,其廣泛使用在體育教學中?,F素質拓展多采用以團體協作為主,教育趣味性強、難度系數較低,學生廣泛參與其中。同時素質教育環節一般具有一定神秘性,能夠激起學生參與其中的好奇感,從而提高學生參與其中的熱情[3]。從理論填鴨式教育到靈活高效的教育模式,不僅僅帶來教育形式的改變,也體現高職教師教育觀念的變革。
輔導員作為一線教育者,肩負起日常學生管理工作。在管理過程中不能重復應試教育中耳提面命的教育形式,不能單純通過硬性規定管理學生言行,需要考慮學生過往教育經歷和心理素質,合理應用管理手段,激發學生自我管理的熱情和積極性。擔任輔導員期間,學生的配合源于發自內心的理解,理解的根本則在于創造平等溝通渠道。利用素質拓展教育靈活性和實踐性,在學生干部選拔后開展素質拓展活動,創設情境模式,通過團隊協作增強集體凝聚力和榮譽感。使學生干部在任職期間懂得肩上責任,履行肩上義務,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時刻發揮榜樣作用。
法律和品德教育是學生日常教育的重要內容。高職院校學生處在情緒波不穩定、是非辨別能力差的人生階段,年齡特點、教育經歷和性格特點多種因素共同影響學生行為。道德和法律教育一般采用說理的方法,講授效果差、警示性不強。素質拓展教育形式的引入,有效提高教育效率。通過翻轉課堂、小組討論、情景劇等教育模式,感悟和學習并行。素質拓展教育更強調參與式的教育模式,通過參與實踐感受道德和法律背后的意義,通過參與教學過程感悟法律紅線,品味道德真諦。
素質拓展教育形式與輔導員工作更好結合還需要提高輔導員整體的責任感,提高其運用教育手段的能力,素質拓展教育作為一種體驗式教育模式,需要順應當今潮流,重視學生反饋信息,才能滿足提高教育質量的要求,完善素質拓展教育模式,促進素質拓展教育與輔導員工作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