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宇
(遼寧省盤錦市雙臺子區文慧幼兒園,遼寧 盤錦 124000)
關注幼兒自主學習、注重幼兒學習的差異與特點已成為現代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所在。區域活動正是實現幼兒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它作為課程的拓展,也是主題課程的一種個性化學習的組織形式,現已越來越多地受到各個幼兒園的追捧。集體教學活動與區域活動各具特點,是幼兒園課程的兩種主要活動組織形式。所以,如何做到將集中教育活動與區域活動相結合,是目前幼兒園學校以及幼兒園老師應該積極探究的。
集中教育活動是教師針對班級幼兒的發展水平與目標之間的差距,設計教育內容,對他們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從而促進幼兒發展的一種活動組織形式;區域活動是教師以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材料和活動類型為依據,將活動室的空間劃分為不同區域,孩子們可自主地控制著活動內容、時間、地點、材料及玩伴,是一種個性化個別化的教育組織形式。兩者之間存在著排異、同化、順應、并存、對話等多種關系形態,是完全可以實現相互融合的,這也為我們整合理論的提出提供了理論支撐。
集體活動有利于教師的組織管理,也有利于幼兒傾聽習慣及活動常規的養成。但也存在著不利于幼兒發展的消極因素。在具體的幼兒主題學習活動中,我們發現不同的幼兒對主題的內容學習和探索的興趣點是各不相同的,如果用整齊劃一的集體教學活動是很難滿足幼兒不同的學習興趣,不同的認知風格,也難以促進幼兒的個性化的發展。首先,是集體活動中存在能力強的幼兒“吃不飽”能力差的幼兒“吃不了”的現象,難以按照幼兒最近發展區設計教育目標,實現因人施教。其次是教師與每位幼兒接觸時間少,不利于師生之間互動交流,幼兒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得不到充分發揮。最后,幼兒在活動中等待時間相對較長,自由活動時間少,個別指導活動難以實施。
為了彌補集體活動的不足,大多數幼兒園也開展看區域活動,緊扣“主題墻的網絡構建”“區域活動材料投放”“區域活動的指導”等多個小專題作了深層實踐,重點關注了材料的收集和制作研究,從幼兒學具的整體選用到廢物的利用和一物多玩的創意,孩子們的進區興趣越來越濃厚,區域活動開展也越來越有序、越來越常態化。但是,由于《幼兒園新課程指導》中找不到主題目標下具體實施的區域活動目標和單列的具體內容,導致教師在創設區域活動時出現了:“區域活動目標偏離主題目標、區域活動內容和集體教育活動內容、區域與區域之間內容相互割裂”的狀況,區域內呈現的各種活動內容,彼此關聯不夠,幼兒不能獲得與主題相關的較為完整的經驗;有一小部分區域活動目標雖能圍繞主題教育目標進行,但目標只定位在教育活動之后的鞏固性練習上;主題教育目標還是通過單一的集體教育活動模式來完成;區域也不能隨著主題的進展而隨之得到推進。區域設置形式上大多局限于美工區、語言區、益智區等固定不變。
把集體教學中的內容或是沒有完成的任務延伸到區域活動中,讓兩種活動內容互相融合。如幼兒學習了測量的方法,為了讓幼兒對測量能廣泛運用,教師可以在區域活動中,設置衣服、褲子等等其他物品,讓幼兒繼續練習測量的本領。在“兵器”主題活動開展的同時,在建構區請幼兒搭建兵器,在計算區給兵器分類,在美工區開展“學做兵器”、“設計未來的兵器”的活動,在科學區進行“潛水艇為什么能潛入海底”、“軍艦為什么會浮在水上”的探索。這些活動不僅是集體教學后的拓展和延伸,更能促進整個主題活動的開展,發揮區域活動的整體性教育功能。
分析和篩選出主題內容中一些可以操作、探究的活動內容直接通過區域活動形式開展,教師事先根據活動的教育目標和發展需要,在探索區投放實驗記錄表和適宜的實驗材料,并給予幼兒自主選擇的活動區環境,讓每個孩子都有動手實驗的機會,老師有針對性進行指導。
觀察是教育的先導,善于觀察是一個成功教育者的基本要求。但我們更要學會分析,分析哪些興趣點可以轉化為集體教學,哪些興趣點適宜在區域中探究,然后針對分析的結果及時調整活動區的設置和主題活動的安排。
如去年大班孩子在開展《過新年》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對新年中的請客吃飯和舞龍最有興趣。我們就在園公共區域設置舞龍專區,鼓勵幼兒運用廢物制作龍;開展舞龍活動,既能滿足幼兒的需求又能為全園幼兒提供共享資源。在班級的構建區,孩子們可以用搜集來的大大小小紙箱搭起灶臺、吹起爐火,炒起小菜,“吃”頓熱熱鬧鬧的“年夜飯”。過個幾天這些灶臺又可成為孩子們搭建大炮、城門的原材料。
總而言之,幼兒是區域活動的主人,也是集體教學向區域活動拓展之后的成效落實的主體,因此在主題性區域活動中我們更要關注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狀況,并依此進行指導和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