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新田思源實驗學校,湖南 永州 425700)
引言:數學教學生活化自有其必然性所在,那么,應當如何立足于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一步步攻克誤區、擬定對策,促進教學成效的有序提升呢?下面筆者重點就這一問題進行概述:
知識產生于廣泛的社會實踐當中,數學教學的生活化要求教師悉心留意生活實踐,以真實客觀的生活化例子進行輔助教學。然而,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列舉一些有違生活實踐的例子,這種脫離于現實的數學教學,一來同實施教學生活化的目標相悖,二來也容易給學生帶來錯誤的生活認知[1]。所以,教學生活化的踐行一定要基于周密客觀的思考之上,更要以客觀存在的生活實踐為起點,而不能過于注重外在的教學形式,卻忽略了內在的教學本質。
很多教師并沒有真正領悟到生活化教學的本質內涵,在講課時將主要注意力放在如何構建教學同生活的聯系上,卻忽視了對課程知識的講解。如此即便活躍了課堂氛圍,但學生往往只是被有趣的情境和事例所吸引,無法將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對課程知識的研習上,這種舍本逐末式的生活化教學不值得提倡。例如,在講解“分數的加減法”時,有教師以生活中常見的分蛋糕來舉例:甲吃了蛋糕的三分之一,乙吃了蛋糕的二分之一,求問甲乙一共吃了多少蛋糕?教師一方面將更多時間放在描述蛋糕上,未將分數知識同分蛋糕聯系起來,另一方面也沒有事先給學生介紹關于分數加減運算的知識[2]。學生自然很難理清計算思路,這一生活化情境的創設不但沒什么作用,反而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得不償失。
課堂上短短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畢竟是有限的,生活化教學不應該局限于小小的課堂之中,而要進一步拓展,向課堂之外延伸。因此,教師不但要抓好課上的生活化引導,更要抓好課外的生活化引導,細化而言:于數學課堂上,教師要多多應用多元化授課方式,給學生提供更多探索生活化數學問題的空間,激發學生聽課學習的踴躍性;于數學課堂之外,教師也要將生活化思想傳達給學生,給他們布置更多生活化數學任務,以此實現教學的拓展,引導學生學會學以致用。
生活化教學必須基于客觀實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注意教學引導的科學性,切不可分立于實踐和規律,在融入生活化例子時,注意聯系小學生的身心特征和知識水平,例子不要過于空泛,更不可為了所謂的生活化而隨意編造。
另外,在構建生活同教學的聯系時,還需注意例子引入的自然性和例子列舉的方法性,巧用多元方法進行例子的引入和列舉,同時抓好啟迪指導工作,在循循善誘中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學習。
只要留心觀察,便能發現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數學知識,但是小學生本身年紀有限、見識有限、能力也有限,很難及時探查到周圍的數學因子,教師要多多引導學生探尋身邊的數學知識,在體會數學課程的應用價值中強化數學應用意識。例如,在學習有關圖形運動的知識時,可以設置一個生活化任務,提出問題“生活中有哪些現象用到了圖形的運動?”有學生提出過年時奶奶剪的窗花用到了圖形的對稱,田野里的風車用到了圖形的旋轉,電梯的運行用到了圖形的平移......教師則要給學生拓展更多生活中的圖形運動現象,如可以給他們展示一些古代建筑的圖片,引導學生體會古建筑獨特的對稱之美,展示汽車、飛機、動車等交通工具的圖片,引導學生體會圖形對稱在科技行業的應用等等。
此外,教師也可以基于課本上的圖形知識,用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廢品”同學生一起“變廢為寶”,如用閑置的長方形快遞盒制作收納盒、用丟棄的易拉罐制作圓柱形的筆筒等等。通過這些簡單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動,一來強化學生對圖形知識的認識,二來也引導學生強化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總之,教師要多同學生一起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知識,讓他們認識到數學這門課程同生活的密切關聯,認識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在生活化教學中,教師需擬定明確的授課目標,繼而基于授課目標進行課程教學的科學規設,以授課內容的有序安排和合理調整來實現高效生活化課堂的搭建[3]。具體來看,首先,教師要將學生視為教學的主體,注意留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強化其知識認知;另外,還要注意不能毫無顧忌地大量引用生活事例,而要做到適可而止,以免主次顛倒,注重生活事例的引入卻忽略了對課程知識的講解;最后,注意認可學生、尊重學生、鼓勵學生,使他們可以及時發現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用價值,繼而激發出更多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的生活化數學課堂上,依然存在一些有待攻克的誤區,廣大數學教師要以生活化教學為指導,立足于教學實際,采取多元手段將難關一個個擊破,以生活化教學手段助推學生數學知識素養和知識應用能力的不斷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