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六道河學區全日空藍天希望小學,河北 承德 067399)
古詩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粹,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以極簡練、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創設了優美的意境,表達了深摯的情感,千百年來膾炙人口。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其價值不僅在于給人以藝術的熏陶,更能啟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小學古詩的教學,對于小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接受高尚情操的熏陶,發展個性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古詩教學可以汲取其中有益精髓,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古詩不僅體現詩人對社會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認識,更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的思想結晶。它能讓學生珍惜新生活,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以及思鄉惜友之情,同時教給學生闡明事明理,為人處世之道,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它還可以培養學生在音樂、繪畫等方面的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古詩簡潔、抒情、篇幅短小,要充分了解詩中意境,就要靠學生自己去領悟,這就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有豐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詩作為一個起點,去聯想、補充和創造,以構設想象中的圖畫。同時,古詩教學給了我們一個發揮想象的空間發展創造性思維,進行藝術再創造。學生在讀古詩時,對詩中描繪的各種形象大都見過,然后利用想象根據詩意把大腦中記憶的各種意象進行再造組合,從而再大腦中創造一個新的畫面。這樣不僅對詩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發揮了主導作用,發展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促進智力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
(三)“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理”,古詩既閃耀著美的光彩,又給人以深刻的啟迪;既抓住“亦畫、亦情、亦理”的特點,又引發學生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升華。因此小學古詩教學的過程其實是鑒賞美的過程。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審美體系,對于好與壞、美與丑、善與惡往往憑借外部表象去下定論,而不能分析其內在的美和價值。通過古詩教學正好可以彌補這一點,因為古詩往往反映一種內化的、含蓄的情感,詩人把自己的志意和感情寓含在詩文中,正所謂“詩以道志”。教師可以通過對古詩的講評,擴展學生的審美視野,讓學生獲得更高層次的審美經驗,得出正確的審美標準。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誦讀是千百年來我國人民學習語文的傳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誦讀是小學生學習古詩文的主要方法,也是理解古詩文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徑。誦讀有兩層含義,朗讀和背誦。《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提出“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語感”。而且在課程目標中分學段提出了“背誦優秀詩文”的具體要求。由于時代久遠,古詩文給學生的理解帶來很大的語言障礙。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把課堂教學以教師串講為主,變為以學生誦讀為主,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吟詠詩文,逐步形成語言的感悟能力。教師只有引導學生多讀才能克服障礙。讀古詩文最基本是讀準字音,明曉句意。教師要幫助學生掃清語音上的障礙,特別是與現代漢語中不同的讀音。如《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中的“見”讀“xiàn”而不讀“jiàn”。教師的范讀非常重要,讓學生在瑯瑯上口、優美動聽地朗讀中初步領略古詩文的語言美、意境美,讓學生產生聽覺上的愉悅感、美感,讓學生沉浸于美好的藝術享受中。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濃厚興趣。
古詩文充滿了詩情畫意,詩與畫之所以能夠相通,是因為兩者都具有色彩美、結構美、韻律美、意境美等等。一首詩本身就是一幅畫。根據詩的內容去畫畫,幫助學生理解詩意是古詩教學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如張繼的《楓橋夜泊》,詩中寫到,秋天的夜晚,一艘客船停泊在蘇州城外的楓橋邊。明月已經落下,幾聲烏鴉的啼叫更增添了幾分深夜人靜的氣氛。江岸上是火紅的楓樹,江面上是漁火點點。面對此情此景,離家在外的詩人想到,秋天來了,夜已深,鳥歸巢,自己還飄泊不定,流浪異鄉,不禁秋愁滿懷難以入眠。此詩只用兩句話就寫出了詩人所見、所聞、所感并繪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羈旅圖。在學這首詩時,應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把詩句變成一幅優美的風景畫,在學生動手繪圖以后,再引導學生體會詩句的意思,讓詩句在學生面前立體化起來、活起來,并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把詩句沒有寫出而生活中有的聲音動態想象出來,極大地豐富畫面,使學生能感受到詩中有聲有色、有靜有動的畫面美,幫助學生更好地加深對詩的理解。
1.搜集文化名人故事,定期進行講故事交流比賽。
2.定期舉行弘揚傳統文化手抄報和詩配畫活動比賽。
3.開展經典誦讀活動,采用教師帶讀、學生齊讀、優生領讀、學生自由誦背等形式,讓學生堅持天天吟誦并定期進行誦讀比賽。
4.開展“尋訪家鄉傳統文化”語文實踐活動,繼承和弘揚本土文化:考察家鄉的名勝古跡與由來、歷史名人和遺跡、家鄉某些地名的由來、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特點、訪問民間藝人,了解傳統工藝,讓家鄉的傳統文化放異彩,弘揚民族精神與創新精神。
總之,古詩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文化的傳承。古詩詞中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在啟迪學生智慧、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凈化學生情感、陶冶學生性情方面有著其獨特的價值。我們廣大的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采取豐富的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增強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生對于古詩詞的興趣,使我們優秀的文化遺產得以繼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