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學院,遼寧 丹東 118000)
智能手機的產生和出現,使得其已經逐步成為了人們或許信息的重要渠道。也在很大程度上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等等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不得不說手機在為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確實有一定的負面影響,手機依賴癥就是非常典型的弊端。大學生作為手機的主要使用群體,其存在手機依賴行為的概率遠遠大于其他群體,長此以往如果高校沒有對其給予一定的管理勢必會造成學風建設效果不佳。
當前我國許多高校在針對課堂紀律的管理過程中并沒有明確設置有關于學生使用手機的規章制度,只是在課堂上有一些教師會進行一些口頭規定,但是對于學生是否真正在課堂上玩手機的行為卻沒有必要的管制策略。這也就導致了許多高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著這樣的情況,學生集體趴在桌子上玩手機,或者公然打電話以及聚集起來打游戲等等。這也表明了高校在相關方面對于學生的教育是非常缺失的,長此以往非常不利于高校開展良好的學風建設工作。
實際上無論是高校學生還是社會其他群體,在利用手機這件事情上,實際上都表明這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結果,因為移動手機的出現確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人們對于社交以及其他方面的需求。但是,從社會層面來看,手機依賴行為并沒有被引起關注,也沒有將其與網絡游戲或者電子游戲等產物相同對待。社會層面對于大學生使用手機的負面影響僅僅放在了手機輻射對身體的影響層面,卻沒有客觀意識到手機本身對大學生身心產生的影響,也沒有意識到手機依賴行為對后續高校開展學風建設產生的負面影響。所以,大學生沉迷于手機無法自拔,甚至產生了依賴心理,都是社會層面忽視所造成的。
大學生之所以會存在嚴重的手機依賴行為,實際上也是因為其為了滿足心理層面的需求。一方面智能手機可以滿足學生的日常社交要求,同時還可以隨時隨地與他人進行聯系,或許相應的信息內容,另一方面現代手機都可以上網以及打游戲,這樣也就滿足了很多大學生無聊的打發時間目的。加之利用手機進行游戲或者是聽歌上網等行為,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大學生轉移負面情緒,這也就導致了越來越多大學生沉迷于手機當中,嘗試尋求一種新的情緒排解方式。
鑒于當前高校學風建設問題,未來要想切實改變大學生手機依賴行為的弊端,首先高校層面應該予以必要的重視,尤其需要加強高校層面的管理力度。
首先,應該針對新入學大學生進行相應的校規校紀學習,通過將學校的規章制度進行完善,從而傳遞給學生相應的規范要求。在學生使用手機的問題上應該予以必要的引導,幫助大學生形成健康的手機使用方式。讓大學生得以明白,規范使用手機無論是對自身的成長還是對高校的學風建設都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高校應該努力開展一些豐富有趣的活動,并且鼓勵學生參與其中,這樣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轉移注意力,豐富課余生活的同時也徹底丟掉了對手機的依賴。例如歌手大賽、舞蹈比賽以及演講比賽等等,不僅可以切實提高學生的文體活動能力,也可以營造出更好地校園文化氛圍。學生們在參與這些活動的時候還可以不斷拓寬自己的社交圈,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可以幫助學生消除內心的孤獨感以及負面情緒,對于幫助學生擺脫對手機的依賴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對于切實保障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具有重要意義。
從社會層面的角度來看,國家以及相關的部門應該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來對手機市場進行規范和約束,尤其需要與校方共同努力,弘揚健康的手機文化。同時,針對上述情況可以定期舉行一些社會層面的手機文化宣傳活動,聯合社會各方力量宣傳手機依賴癥對人們日常生活的負面影響,進而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嚴重的社會難題。
鑒于大學生過分依賴手機這一情況,學生自身也應該有所注意和改進。大學生需要提高自身的主觀控制能力,明確手機在日常生活中的位置,盡可能早日擺脫這種盲目依賴的心理。在上課的過程當中也應該嚴格要求自己,通過加強自律自控能力,抵制手機對自身對影響。還可以通過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聽音樂、散步或者郊游等有益于身心發展等活動,將原本停留在手機層面的重心有所轉移。只有良好的生活氛圍與環境感染,才能幫助大學生擺脫手機依賴癥,進而切實提高高校的學風建設水平。
大學生存在手機依賴行為,已經逐步成為一種常見的現象,其也應該受到社會層面、高校層面以及家長層面的高度重視。多方的共同努力將為大學生形成良好的成長氛圍,同時也可以有效提升高校的學風建設水平,為切實保障大學生健康愉快的生活與學習,同時也為幫助大學生塑造良好的心態,形成正確價值觀念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