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姣艷
(廣西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地蘇鎮鎮興小學,廣西 河池 530700)
引言:小學生處在語文學習的初級階段,其心理素質相對單純和幼稚,容易受到科學價值觀的教育感召,促使其文學能力和世界觀認知得到有效的教育和培養。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語文教學的多種方式和方法,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情感教學在培養學生綜合語文素養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合理的情感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深刻分析和認知。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重點分析和掌握。
情感教學需要教師利用多種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的情感多樣化體驗,使學生在獲得文學知識,同時學習到更多的科學內涵和常識,使學生的價值觀得到有效引導和樹立。其具體的作用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我國傳統的教學方式深受儒家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容易在課堂中表現得過于強勢,導致學生的學習相對被動,無法對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充分感知。對此情感教學有助于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在課堂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給予更多的尊重,重視學生的自發情感調動,以提升教師的引導作用,促進核心素養教學理念的踐行。
(二)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和想象力。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的初級階段,學生對文章情感的感知除了基于自身的經驗去理解,更多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思緒進行積極引導。使學生的情感元素得以有效醞釀,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視野。
(三)促進學生對語文課程文學內容產生更大興趣。對學生情感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對文學表達、語言的進一步了解,獲得更多文學收獲和情感共鳴,使學生對文學語言產生更多的期望和興趣,促進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切實發展。
(一)授課內容脫離課本和實際。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情感教學重視不夠,容易導致教學內容和文章中心思想的背離,最終導致課堂教學質量大打折扣。
(二)情感教學的方式相對單一。傳統的語文情感教育主要通過教師的口頭講述實現,教育方式缺乏多樣性。長期的重復教育容易導致學生的疲憊和懈怠,對教師的配合度相對降低。
結合課本內容。制定詳細的教學方案。在進行情感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對教材內容進行充分的分析,模擬情感教學的場景,對教學的方案進行綜合整理。此外,教師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相關教學方案進行網絡搜集,博采眾長、因材施教,以此不斷提升情感教學的新鮮度和適用性,促進情感教學的順利開展。
(一)利用語言教學。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知。情感元素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呈現。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需要注重自身的語言引導方式,在做到有效引導的同時,留給學生足夠的想象和思考空間。其中對文章寫作背景,作者寫作時代背景的普及,能夠促使學生從多種角度完成對文字情感的解讀。另一方面,教師可以以學生朗讀、課堂配合表演等形式,幫助學生對文字情感元素進行認知,以此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表現欲,使學生的情感得到自然的流露和表達。最后教師需要對課堂問題的問答內容進行合理設置,采取對比教學的方式,對文章寫作的反差細節進行提問,使學生能夠通過文章細節,完成對作者寫作意圖的深入了解,以此促進學生對文章中心思想的共鳴。
(三)促進情景教學的創立。促進學生情感自發的調動和培養。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深遠且潛移默化的,教師在情感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對教學環境的營造,使學生在適當的氛圍中,自然的表達自身的情感。例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文章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文章描述的天氣、人物、場景進行細節想象,以此強化學生心中的莊嚴肅穆感,促進學生對文章的整體理解。
(四)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情感教學的完善。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信息技術逐漸成為小學語文教育核心內容之一。多媒體教學能夠對課文描述的場景充分的還原,給予學生更多的視覺、聽覺沖擊,使課堂的教學環境和文章內容更加契合,促使學生對文章內容更多元化的想象和理解。此外網絡資料能夠更全面的對教材內容進行還原,使教師和學生都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獲得更多啟發和思考。
情感教學是當代小學語文教學發展改革的重要標志和重點,其代表著以核心素養為教學理念的教學實踐的優化進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情感教學的教學方式探索,將相關教學理念付諸實踐,使小學語文教育和社會的深刻發展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