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青梅 楊豐烈
(河南三門峽陜州區中專,河南 三門峽 472000)
陶行知先生呼吁解放學生,但沒解決解放后怎么辦的問題。高效課堂是指通過發揮學習小組的團隊作用,解決好了“學生解放、課堂開放”之后,學習的有序、有效問題。實踐證明:學習小組團隊作用的發揮,不僅能實現陶老先生解放學生的愿望,更能有效地利用這份能量,為高效學習和師生的自身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驅動。
翻轉課堂,無論是關注生命的狂歡還是知識的落實,都離不開學習小組團隊作用的發揮;無論是拓寬展示的空間和舞臺,還是提供最有效的學習機會和資源,學習小組都是最佳平臺;無論是課前預習的獨學、對學、群學,還是展示中的傾聽、對抗、質疑,學習小組都能和學習主體形影隨,提供貼身的助學服務。
在翻轉高效課堂之下,將學習小組建立學生自主管理機制,可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課堂的高效管理。理想的管理是全體參與,并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
第一步,小組搭建。基本原則是“異組同質,同組異質”;規模以6人為最佳,若班額較大,采用8人大組套4人小組的形式亦可。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白搭建小組的意義,因為,建設的過程也是喚醒的過程。
第二步,組魂建設。我認為,學習小組的精神靈魂也同樣包含這四個方面:1.根植于內心的修養;2.無需提醒的自覺;3.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4.為別人著想的善良。包括物質和制度兩方面文化的建設。
物質文化:組名、組徽、組旗、組歌、誓詞等,這是小組文化的基礎。組名至關重要,是最典型的文化符號標志,它既要符合班級文化的價值取向,又要代表本組的特色。為了便于形成強大的小組文化場,建議組名要盡可能在通俗、陽光、精準、銳利的基礎上,沖擊力強,過目難忘。
制度文化,就是班規之下的組約。組約形成的主體是學習小組全體成員,價值取向與小組文化的建設目標一致。組約制定應走民主路線,統一過程,要在實踐中嚴格執行,起到導向和懲戒作用。內容包含學生的方方面面,語言簡潔、通俗、風趣,避免長篇大論、刻板生硬。
第三步,最漫長,也最重要。這是學習小組真正的形成過程學生自主管理。小組管理不是出臺多少“規定”,而取決于是否能觸動靈魂。
前面所有的工作,一是確立了價值取向,二是提供了載體和制度約束、導向。但是,真正內化為小組成員的精神需求,需要較長而又充滿密集事件的過程。組名、內涵、組歌、誓詞這些標志性的文化符號,反復出現,并不斷賦予更加深刻的解讀。
1.正確學習處理學習小組組內與組間有效管理的關系。處理好組長與組員的關系,正確處理優生和帶生的關系。強化學習小組建設這樣形成既合作又競爭的組間關系。
建議用競選和民主選舉的方法,讓具備領袖氣質的學生成為組長,發揮他們的人格魅力。組長還應該關注組內的學困生,讓學習對子幫助學困生解決疑難問題,實現共同進步。如果在組內還不能解決疑難問題,組長就要把這個問題展示在主展板上,讓全班同學共同討論交流后解決掉,讓每個組員都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后討論出問題的最佳方案。
2.學習小組檢測評價的注意事項。(1)預習檢測可以由對子之間互相評判,采取對改的形式,互幫互學,共同進步;小組合作討論由組長進行檢測,有效地引導幫扶,促使全面進步;黑板白板演板,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由學生相互糾錯,整體提高;總結性檢測教師可以抽查一些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評判,對學生整體掌握情況進行了解。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反饋的重要標尺。(2)傳統課堂要么不重視評價,嫌評價浪費時間;要么用批評代替評價;要么不評價學習的過程,以考試成績為定局。殊不知評價是發動機,是方向標,是課堂里的魂。讓課堂充滿生機,不再冰冷、寂寞和缺乏人性關懷;讓學生在認知沖突中找到正確的方向。“學”包括目標、過程、成功、狀態。學評的主體是學生,內容則是通過對與學生相關聯的學習、生活和成長性評價指向于小組學習管理工作。評價不是為了甄別、排隊、打壓和懲戒,而是為了改進、完善、激勵和提升,進而改變師生合作學習的發展模式。評價,主張重視建構師生生命的秩序感,并以此形成自我內在的約束。教師對學習小組驚醒評價,從導學案預習、小組活動、展示質量、對抗質疑等方面及時給予過程性評價,教師從討論展示環節評價最佳小組。每節課結束學科班長從參與積極度和小組展示度評價最佳個人、最佳小組。
3.學習小組中教師的作用。在翻轉高效課堂環境下,在小組學習中教師應當發揮指導作用,勿忘潤物細無聲。教師應該是一個學習者、思想者、實踐者、引導者、評價者、激勵者、反思者、記錄者、建議者、創新者。教師學生分成小組交流后,應該把解題的思路給學生,讓學生按可行思路去交流碰撞,探究創新。老師要深入到小組中去,聽一聽學生交流的內容,看看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出現了哪些不足,讓學生去糾正不足。老師在做學情調查時,發現學生的亮點,讓學生繼續發揚,如果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遇到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老師要及時作好指導。
即合作文化、團隊文化,當每個學生都有這樣的自覺時,學習小組,這種形式本身,意義已經不是很大了。
可以肯定地說,小組文化形成之時,就是翻轉高效課堂成功之日。文化的最終形成,就是文化主體的被“文”所“化”。反之,大凡高效課堂失敗的原因,就是缺失了高效課堂的靈魂——小組文化。因為沒有文化的課堂,只是一個“馴獸場”;沒有文化的小組,就是沒有靈魂的擺設。如果說學習小組建設成功的標志是進入文化態,那么高效課堂成功的標志就是形成新的課堂、教學和教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