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職業技術學院,新疆 哈密 839000 )
人對于美的欣賞從古至今一直都存在著,不同的是,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獨特的審美風格,若是用當代的審美標準去看待以往的美,或許會覺得有些不能理解,但是若是以當代的眼光去看待,則會發掘出不同的東西出來。但隨著時代的快速更替,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也逐漸變快,優秀的美術作品在卻隨著人口的變多、經濟的迅速發展而相對數量變少,許多學生的作品都呈現出了沒有深度、缺乏思想、無依據的天馬行空等問題,這與缺乏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需求教育有一定的關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啟發了我們必須落實將社會需求融入進高校的美術教學中去,以更加符合社會實際、更加創新的教學方法,從學生的思想上開始,培養應用技術型美術人才的教學改革。
在美術發展史中,每個階段人們所追求的東西都有所不同,但就近現代的發展來看,美術作品的創作開始逐漸偏向于“新”這個字。在以往,高校美術的課程單一而乏味,重在讓學生們讀懂美術的發展史以及學會進行美術創作的技巧和技法,但在實際的效果呈現中卻顯得不是那么有些有效。在美術史的課堂上,教師大多數都只是隨著歷史的發展依次為學生講解,大部分的學生對于枯燥的歷史課堂都呈現著抵觸的情緒,部分課堂教師采用了將歷史變為一段段小故事來教學,但結果卻發現,學生們記住的只是那些有趣的故事,而忽略了本身應該鉆研的具有學術性意味的知識[1]。在專業課的課堂上,我們會發現,由于美術主要是一門動手操作性的學科,所以學生們的實踐課往往多于理論課,甚至在大三大四根本就不會學習理論課,但是,往往理論課才是學生們應該重視的課程。實踐課更多的只是使學生的基礎功變得更加扎實,在統一的大課中,學生們很難在老師的教學中找到自己的創新點,做出的美術作品也大多千篇一律。
近幾年,現代社會所需求的人才不再是以往那個只要求擁有扎實的基礎了,而是在此基礎上添加了創新。為了能夠培養出一批具有創新思想、創新能力的高水平美術創作者,我們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也應該有所改變。
美術是一個極其追求經驗、時間、經歷的積淀的學科,正如只有深入到社會底層才能夠看到社會全貌一般,美術的創作也需要創作者擁有一定的親身經歷和獨特的思想認知才能夠在創作作品中讓別人看到,進而引發情感的共鳴,于是從教師的教學團隊來看,一般高校中進行美術教學的教師都是歲數與學生們相距較遠的教師來進行教學。這批教師確實能夠在技法的指導上以及思想觀念的提升上為學生帶來教學和培養,但在創新上,相比于年輕教師,還是有一點欠缺。所以學校在美術教育的教師團隊配備上就應該注重老教師和新教師的人數配比上,多招募一群擁有一定實力以及一定創新能力的年輕教師來為學生們打開創新道路上的大門[2]。
除此之外,還應該對教師進行一些培訓,通過講座、教學任務的發布來督促教師們進行創新學習以及創新教育學習,從而采用更加能夠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工作。
中國的傳統教學模式中的教學系統中包括教師、學生、教學以及教學媒體等要素,各個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具有很高實踐性的教學實踐模式,但是這樣的模式在社會迅速進步的今天卻顯得有一些“有余心而力不足”,不能夠完全適應社會的發展,更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思想和創新能力。因此,我們需要引進和開發出一些更加適合學生們多方面發展、創新意識培養的教學模式,例如近段時間以來投入到多所高校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中的STEAM教育[3]。STEAM教育主要分為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rts、Mathematics這五項標準,即表達了當前的學生不應當將自己局限于學習課本上的內容,應當更注重于多元發展,要打破各個理論知識的束縛,在學習更加注重思維的東西時,也學會欣賞世界,發現生活中的美,這樣才有利于激發靈感,從兩方面去看世界,將自己培養成為綜合性人才。
其次還可以將“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融入進美術教學中。“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最主要的區別就在于比傳統課堂更加注重于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增加課堂互動。課前,學生可以通過電子設備進行網上的學習,通過觀看視頻以及文字說明等內容初步進行美術知識的學習,首先動手進行操作。例如在學習中國畫的時候,教師不僅需要教會學生們如何使用畫筆來、利用傳統的繪畫方式來進行創作,還可以在課堂前給學生們一些提示,讓他們自己從生活中發現更多的創作方式,例如:用吸管插進顏料中吹出許多泡泡,再用宣紙印在上面,利用五彩斑斕的顏色以及泡泡在紙面上炸裂開來的痕跡形成一幅別具風格的水墨畫。繼而再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創新作品進行分析以及知識的拓展,達到教學任務和創新思維培養融為一體的課堂教學。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進步,國家的發展,現目前,社會上所缺少的人才也漸漸從以往的“實現自我”型人才轉變為了“創新”型人才。作為聯系學生與社會連接的紐帶,高校美術教育有必要結合社會新需求來對當代大學生繼續創新教育培養,給予他們更廣闊的學習空間,鼓勵他們有自己的獨特思維,為國家未來實現教育現代化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