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莉
(鄭州市鄭東新區昆麗河小學,河南 鄭州 450000)
在小學教學管理中實施德育教育,是所有科任教師的教育使命,對于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及適應社會發展,也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也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與創新精神,端正對待社會、自然科學的態度,形成深入探究問題的能力,拓展邏輯思維能力等等。因此,小學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根據學生特點,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有效滲透德育的理念,將教書與育人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爭取創造更好的教育成果。
對于小學學校發展而言,實施科學有效的學校管理的最終目的除保障學校和諧發展之外,還要保障全校師生的健康發展。學校在日常學校管理工作中應具備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全面提高學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與合理性,凸顯全體教職員工的工作價值,拓寬學生學習知識層面,全面優化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伴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與落實,現代化學校管理更應注重以人為本理念的滲透與應用,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僅要重視與強調人的價值,同時還必須注重對教職員工的理解與尊重。在小學學校管理實踐中應用以人為本理念,能夠有效弘揚人文精神,促進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與交流,營造良好的學校教育環境,這對優化教育教學質量同樣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在教學改革過程中,以人為本理念是當前學校教學管理的重要發展方向與趨勢。
在小學階段的學校管理過程中,學校領導既是學校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同時也是實施者。因此,強化管理人員對以人為本理念的認識是保障小學學校管理中以人為本理念應用的基礎與前提。從管理角度分析,以人文本理念在小學學校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就是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將教師與學生的發展放在首要位置,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地位,尊重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性作用。就日常工作而言,首先,要求管理人員能夠積極轉變傳統的學校管理觀念,提高對以人為本理念的正確認識,對學校教職員工及學生給予相應的理解與尊重。例如,學校在制定管理制度時,充分發揮民主管理的意識,積極聽取教職員工的意見與建議,綜合多方面因素提高管理制度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其次,提高學校管理內容的透明化程度,加強教師與學生群體對學校管理工作的認識與了解,從而在日常學校管理工作中積極發揮教職員工的影響作用,優化傳統單一管理形式的質量。
小學生們具有年齡偏小、思想活躍、對新鮮事物興趣較大、認知水平相對較低,以及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因素影響等特點。在對其進行管理的時候,如果不考慮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單純的依照傳統模式,對其實施刻板、統一的引導和管理,則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其全面、健康成長十分不利。“以人為本”的理念下對學生進行管理,十分注重立足學生具體情況設計管理措施,打造“以人為本”的管理體系。“以人為本”理念下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時候,學校的管理人員可以聯合廣大教師,共同深入到學生中間,全面了解學生們的學習情況、性格特點等,并聽取學生們的真實想法。進而在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充分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對學生管理工作進行科學、細致、人性化的安排。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以及管理工作中,相應的手段也較為人性化和多元化,可以很好的滿足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需求。
學校的管理者要善于將規章制度建立在重“理”和重“管”方面,實現軟硬結合,即科學管理與人本管理相結合、校內資源與校外資源相結合等,這樣才能使管理行為收到預期的效果。
何謂以人為本?教師是學校教育的精髓,師資力量是學校教育力量的決定性因素。學校應成為教師隊伍成長力量不斷壯大的基地,學校的管理者要帶領好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對于不同的教師要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不同年齡段的教師。對于青年教師,要求備課重在規范,教學工作重在認真負責、嚴謹細致,積累更多的教學經驗;對于有經驗的教師,則要鼓勵他們在教學方式上多加鉆研,總結自身的教學經驗以形成系統的方法。學校要充分尊重教師的想法,對于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學校可以通過開會決策的方式加以采納,實施教師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形成寬松和諧、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
在小學教學管理中,家庭教育與課堂教學發揮著同等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要主動與家長建立德育教育共建機制,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從而更好地提升教育的成效。實施家校合作,必須建立在教師與家長良性的溝通之上,讓學生家長充分了解學生的在校表現,也深入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然后綜合學生整體情況,制定針對性的德育教育方案。
總之,在小學管理工作中引入“以人為本”理念的十分重要的。“以人為本”理念下開展學校管理工作,提高工作中的民主化管理、營造良好校園文化氛圍等措施,深入落實以人為本管理理念,促進小學管理工作朝著科學化、人性化、高效化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