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體育部,山東 青島 266106)
田徑技術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的運動水平以及教學實踐能力能得到一個有效的提高,讓學生能更全面地掌握跑、跳、投等基本技術,從而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田徑教學的相關訓練需求,這也是對體育院系術科專業學生的基本要求及培養目標。我國高等體育院系術科專業的教學在社會經濟與科技進步和高等教育飛快發展的背景下,也隨著發生了一系列改變。最明顯的是大幅增加了一些流行時尚項目以及新興項目等課程,這就讓傳統的田徑項目教學的內容以及學時都大幅減少,這對田徑教學是很不利的。為了能讓田徑技術教學質量能得到保證、完善田徑投擲技術的教學理論和方法,本文對技術教學共性特點以及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與總結[1]。
通過調查研究法、訪問座談法和文獻資料法,以及多年田徑投擲技術教學的經驗,本文對我國體育院系的投擲項目技術教學做出了相應的總結,深入地探究田徑投擲項目的技術教學的共性規律、教學中應該遵循的相關基本原理以及該項目教學的發展趨勢。
田徑投擲項目技術規格和技術外表是要與相應的器械形狀差異、器械出手要求以及不同的場地規則相適應的。雖然它們之間各不相同,但如何做到把器械投得更遠是它們最終所追求的一致目標。無論何種田徑投擲項目,都得在力學和生物力學的基礎上開展,得遵循相應原理。首先,各項田徑投擲項目技術要嚴格遵循拋物運動的規律。根據相關物理學的原理可知,對投擲的遠近影響最大的一個因素就是器械的出手速度,除此之外,出手角度和高度以及空氣動力學因素也會對其產生一定影響。所以各項田徑項目技術要在處理好其他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增大出手初速度。其次,各項投擲技術得遵循人體運動鏈動量傳遞的生物力學的基本原理。從教學訓練實踐可看出器械出手速度可以從兩方面獲得,分別是助跑階段的預先加速以及最后用力過程。作用力距離和時間的長短、施于器械力量的大小等都決定了出手速度[2]。
經過多年的投擲技術教學,教師們和教練員們在教學中達成一定共識并提出了以下的方法以及要求:
1.投擲項目技術教學注重的是先學習動作分解,再逐步進行完整技術教學,以分解與完整教學法為主。
2.教學中,通常采用的教學手段是徒手模仿向持輕器械并逐漸過渡練習標準器械。
3.教學中,著重提高最后用力技術環節的動作質量。
4.教學中,為了提高練習效率,就得多采用與專項技術結合的專項快速力量練習來發展身體專項力量。
5.教學中,教學順序得以逆技術動作進行。
6.教學中,助跑與最后用力銜接間之間的速度轉換需采用半完整技術練習來解決。
7.教學中,將右側鞭打發力與左側支撐用力這兩項能力配合起來,將其視為影響最后用力效果的關鍵因素。
8.教學中,要注重安全教育,結合相關的教學材料,加強安全方面的防護措施。
在深入認識投擲技術本質、深化教學訓練、繼承傳統的投擲項目教學方法的前提下,相關的教學理論也在不斷地發展完善。其發展趨勢有:在完整的教學法中注重運用最后用力技術、重視探究各類投擲項目技術的共性與教法特點、朝著多樣化和現代化的方向發展教學手段、探索并將教育心理學相關理論與投擲技術教學相結合、在投擲技術教學中強調動作的速度與速率[3]。
綜合上文所述可以知道,在田徑投擲項目技術教學中,要研究其共性特點,總結相關的教學手段,以便能更加突出它們之間的共性,區別有所不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就是要充分將動作技術間的良性遷移規律與教學內容接軌起來。在繼承傳統的投擲項目教學方法的前提下,要不斷開創符合現代化發展的教學之路,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理論。在教學的過程之中,不可偏離拋物運動的規律,要明確投擲項目各個階段的要求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