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
(貴州省修文縣實驗幼兒園,貴州 修文 550200)
當前我國已經基本全面進入信息時代,同時學前教育以及素質教育工作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通過對信息技術進行應用,幼兒園美術教學的限制能夠被有效突破,從而大幅度的改善了傳統上“教師示范,幼兒模仿”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幼兒的創新水平得到提升,十分適合幼兒園美術教育游戲化形式的應用和發展。
對于幼兒園教育來說,游戲與學習具有統一性,在其中應用信息技術,能夠將傳統美術教育之中的引導、講解、模仿等刻板模式進行改善,有效提升了幼兒園美術教育的靈動程度。并且通過對信息技術進行應用,教學內容同時具有聲音、形象、顏色等多方面因素,能夠更加直接的對幼兒的聽覺和視覺產生刺激,有利于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同時建立起相應的教學情境,也就能夠大幅度的提升幼兒進行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同時也能夠起到拓展幼兒思維的重要作用[1]。
一般來說,幼兒尚不具有較為明確的欣賞意識,所以在開展傳統欣賞教學的過程中其難以對教師的講解進行理解,且對外界信息的接收和分析均十分被動,為了對這一情況進行改善,教師即應對信息技術進行充分應用,以促使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并保障其能夠與幼兒的學習興趣相符合,以促使幼兒能夠積極主動進行觀賞。例如在對著名的建筑物或是景點進行觀賞和感受的過程中,教師即可使用信息技術對實景進行播放,并引導幼兒進行溝通和交流,以促使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欣賞探究的水平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增強,同時也能夠在類似于游戲的學習之中受到關于審美的熏陶。
除“欣賞”以外,對美術進行學習的主要方式即為“應用”,并且相對于“欣賞”,“應用”更加重視幼兒園美術教學的游戲化,所以在開展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應積極對信息技術進行使用。例如在學習“會變化的圖形”時,教師可以使用word 文檔對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圖形進行繪制并上色,同時還可以采用復制、粘貼、旋轉等方式實現圖形的不斷變化,以提升美術教學過程的游戲化程度和趣味性[2]。
幼兒園美術教師在對游戲情境進行創作的過程中對信息技術進行充分使用,有利于促使幼兒的學習興趣得到提升,也就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因為幼兒的身心發展尚未成熟,所以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且其情感能夠較大幅度的受到客觀環境的影響。若采用傳統的方式開展美術教學活動,主要是由教師對范例進行講解,并要求幼兒進行模仿,因為該教學方式對于幼兒來說較為缺乏趣味性,所以難以提升幼兒的學習興趣,并且幼兒的美術作品也存在千篇一律的情況。而若是能夠對信息技術進行應用,使用聲音、形象、顏色對幼兒的聽覺和視覺進行刺激,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則能夠得到有效的激發,并能夠創作出各具特色的美術作品,從而提升幼兒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成就感。例如在對“有趣的毛線”這一部分內容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應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為幼兒展現出多個不同造型的毛線團,也就能夠更加有效的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作靈感,從而實現幼兒美術作品創作的多樣化[3]。
幼兒園中的孩子因為年齡較小,所以普遍缺乏生活經驗,觀察能力以及鑒賞能力也相對不強,所以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對新知識進行有效掌握的難度相對較大。為了能夠對幼兒園美術教學中的重難點進行有效化解,以促使幼兒對相關知識順利掌握,教師則可以將信息技術充分應用于教學中,以促使游戲化教學的效果能夠得到再次發揮。例如在對“美麗的春天”美術活動進行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即可使用信息技術為幼兒播放春季野外的景色,讓幼兒在對春游的感覺進行體驗,并引導和鼓勵幼兒對春天的景色和春天中發生的趣事進行描述,以促使幼兒的認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升。
若應用傳統的美術教學方法,進行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采用手繪的方式進行示范,其中可能存在圖形形成速度慢、圖像小等多方面缺點,而對信息技術進行應用,不僅能夠提升圖形的形成速度、調整圖像的大小,還能夠對圖像的清晰度、鮮艷度等多方面進行保障,更加有利于幼兒對圖形進行觀察和學習。并且,若幼兒對于圖形的形成過程提出疑問,還可進行重復的演示,能夠使幼兒的學習過程得到切實優化。例如在對“畫太陽”這一部分內容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收集關于太陽的動畫片,并引導幼兒在對動畫片進行欣賞的過程中了解太陽的形狀和顏色,之后使用信息技術帶領幼兒對太陽進行繪畫,以加深幼兒對于美術創作的體驗[4]。
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幼兒園美術教育游戲化之中,其能夠起到十分顯著的輔助效果,可以說,信息技術以及游戲化二者屬于幼兒園美術教育水平提升的重要基礎,所以需要幼兒園教師首先能夠充分落實游戲化以及應用信息技術,以提升美術教學水平和幼兒的美術欣賞、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