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則芳
(河北省文安縣灘里鎮小學,河北 文安 065800)
語文是小學教育階段的基礎性學科。最新版的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同時也在語文課程總目標中規定:“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個性,培養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由此可見,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這也是現代教育理念的共識,是小學教科研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實施個性化教學的途徑有很多,但最為重要的是,需要把握好教師、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作業、評價這五個著力點。
語文是知識性、人文性和工具性高度統一的學科,其內容極為豐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氣息,這是小學語文實施個性化教學的優勢契合點。而真正發揮出語文個性化教學學科優勢的基礎,在于教師的個性化。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個性化并非是要做一名標新立異的教師,而是要從個人的學識和風格兩個方面突出個性特征,以更好吸引學生、感染學生和引導學生。學識方面,教師不但要有扎實的語文學科功底,更要有廣博的知識儲備。在教學中能夠做到結合語文教材內容,巧妙對學生進行知識擴展,這一能力在小學語文的詩詞和古文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如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歷史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科技教育等,以此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積淀學生的文化底蘊。
所謂個性化的教學方法,可以從兩個層面去理解。在廣義層面,個性化的教學方法是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法而存在的。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中,“說教式”為典型代表。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布置習題,學生書寫答案……,這種模式下,教師是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對課堂教學進行了全方位的控制,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尊重,他們只能被動的聽講和記憶,造成課堂氛圍較為沉悶,不符合小學的年齡特征,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受到影響。而個性化教學方法就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突破和創新,如情境教學法、分組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突出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由主導者轉變為引領者,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觀能動性,啟發了學生的主動思維,往往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從狹義層面,個性化教學法是教師個性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體現。以情境教學法為例,不同的教師在采用情境教學法時會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彰顯出教師的個人獨特風格。
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由語文教材內容、語文課程內容和語文課程目標內容三個層面組成。個性化的教學內容,就是要以小學語文課程目標內容為指導,以小學語文課程內容為依據,以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基礎,結合實際教學需要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選取、優化和擴展。現行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覆蓋到了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散文、游記、寓言童話、古詩詞、文言文等多種文體體裁,涉及到了歷史、地理、傳統文化、古今中外文學、科技等多個知識領域,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極其豐富的資源。在實踐中,教師要以這些課本內容為基礎,在完成好教學大綱要求的教學任務前提下,對內容再次進行選取、優化和擴展。如通過文體體裁知識的講解與寫作教學相融合、通過各科知識的滲透擴展與閱讀教學相融合。以此做到個性化教學內容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
個性化作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從作業內容上,要貼近學生生活,如讓學生在市場超市辨讀廣告海報上的文字,增加識字量;要符合本地特點,如讓學生描寫本地傳統風俗、本地季節特征,提高觀察和寫作能力等。二是從作業形式上,要貼近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如合作型作業,讓學生之間充分溝通交流,提高合作能力;又如體驗型作業,讓學生在朗誦、表演中感受語文的魅力;再如探究型作業,讓學生在開放的任務中,學會如何收集、整理、分析信息,促進他們綜合能力的提升。同時,個性化作業還要兼顧到不同學習能力學生的具體情況,在作業的難度、數量和要求標準上,體現出層次性,避免“一刀切”而打擊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的積極性,真正做到作業設計有的放矢,讓學生對語文學習更加有興趣,更加有自信。
評價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傳統的評價在形式、內容和標準上都比較單一,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情感體驗及個性發展關注不夠。實施個性化評價,一是要在形式上創新,不僅要有書面評價,還要增加實踐評價、創造評價;不僅教師評價學生,還要增加師生互評、生生互評;二是要在內容上豐富,要評價學生對語文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還要評價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情感體驗、知識擴展、素養培養等方面;三是要在標準上優化,既要有具體分數的標準,也要照顧到學生的差異性,嘗試進行登記評價、鼓勵評價等新方法。通過個性化評價,更好發揮出評價對教學和學習的指導作用和激勵作用。
個性化教學符合新時期語文教學改革發展的需要,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育新理念,值得語文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以期發揮出其優勢作用,更好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