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紅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草原中心校;河北 承德 068350)
課程整合已經成為國內外課程研究的基本趨勢。課程整合的開展,有利于減輕教師和學生的負擔,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也有利于學生各項綜合能力的增長,但還存著諸多的問題。
(一)課程整合模式多樣但重點不均。研究大多是關于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模式的研究。在知網中以課程整合為篇名搜索,出現最多的即為信息基礎與學科整合的模式研究。模式一詞是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但是模式在不同研究中的多元化理解與定義也造成了課程整合模式完全迥異的研究內容。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在課程整合的理論和實踐與國外相比都起步較晚,但是關于課程整合的理論研究總體來說比較豐富。國內課程整合模式研究多是關于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模式研究。
(二)課程整合研究學科限制性還較強,很難突破固有的學科本位思想的束縛。大部分的研究是在一門主要課程開展的基礎上加之以另外一門或幾門課程的或內容或形式,很難真正達到整合的目的,使課程整合流于形式。我們應該突破學科思維的限制,真正將原有的學科內容拆除界限進而在課程目標的指導下重新組合,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便于學生接受和內化。這是我們將從個案學校中看到的。
(三)目前教育實踐中的課程整合,大部分是綜合課程中的整合,但這種綜合課程中的整合也只是一種拼湊式的整合,并沒有達到知識內容的高度融合、邏輯結構上的嚴謹一致。這種整合,不僅不利于學生快速有效的掌握知識,也不利于學生形成清晰的知識體系,還是一種對教學資源的浪費。不管是綜合課程中的整合還是其他課程間的整合,都應做到有效,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合“二”為一而不是僅僅為了附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徒于形式的整合。所以從研究內容來看,多數的研究者是聚焦于課程整合的內容、整合的策略、和整合方法研究,對整合的模式關注不夠。一些關于整合模式的研究較為缺乏系統性和序列性,甚至出現模式與策略混淆的弊病。這為后續的研究預留了很大的研究空間。整合模式抽象、缺乏系統性很容易造成整合陷入“經驗化”和“無方向”的泥沼,影響課程整合的順利推進。
(四)目前的課程整合研究,大部分是基于教學的視角進行,即如何在教學中開展課程整合。然而,教學與課程的編制是緊密相連的,沒有之前對于整合資源的開發和設計、課時安排的統一協調,課程整合的教學展將很難達到預想的效果。所以從研究的層面和角度來說,關于課程整合的研究多從教師角度探索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對課程進行整合,較多地關注課程整合的實施層面。實然,教師和教學是課程整合關涉到的重要要素與角度,但是課程整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教學與課程的設計是緊密相連的,沒有學校從整體對課程進行規劃和設計,缺乏科學的整合過程,課程整合的教學開展將很難達到預想的效果。
(五)課程整合方式側重點偏向教師。課程整合的方式研究,各位學者從教師角度進行了探討。認為教師對課程整合可以使用嵌入、延伸、拉練、漲落、重組種方式。也提出了植入、延伸、拉練、選擇、重組式五種整合方式。雖然各位學者提出的五種方式名稱不同,但實質內容卻是相同的。
(一)混淆課程整合與課程綜合化課程整合等同于課程綜合化是課程整合中的一個突出問題,這一錯誤的認識造成了整合徒有其表,而無實質內容。在課程整合過程中常常出現將課程整合認為是對不同版本教材進行簡單地拼湊和增減,或是將相近的學科進行“整合”,形成“拼盤式”和簡單化的綜合課程。這種綜合課程中的整合只是一種拼湊式的整合,并沒有達到知識內容的高度融合、邏輯結構上的嚴謹一致,也不利于學生形成清晰的知識體系,還是一種對教學資源的浪費。
(二)為整合而整合,造成知識淺化
為了迎合課程整合的潮流趨勢,許多學校在對課程整合內涵理解并不全面和深刻的情況下就開始進行整合,將綜合課程與課程整合混為一體,甚至出現把綜合課程的“趣味性”、“活動性”嫁接于課程整合的設計之中,過于重視興趣,造成課程“熱鬧有余,知識淺化”,最終出現歐用生先生所說的“這將使學生安樂死,國中國小化,國小幼兒化”。
(三)主題課程主宰課程整合
綜合化課程內容的組織形式是多樣化的,例如以概念、模式為中心等。現階段的,主題式占據了霸權地位,其他方式很少被使用。但是以主題整合課程也有其自身的不足,例如平衡學生興趣、經驗與課程內容之間的關系就是一個較為難以解決的問題。主題課程的主宰地位很容易造成其被神化,其自身的劣勢被無意識地忽略,也會影響課程設計途徑的多元化發展。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進行課程整合已經成為課程研究的基本趨勢。課程整合的開展,有利于減輕教師和學生的負擔,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也有利于學生各項綜合能力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