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仲耿 潘克業
(廣西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柳州 545616)
加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實現大學生人生價值的需要,是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完善教育體制的需要,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需要。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推動我國創新創業教育走向成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些高職院校設置有專門的《創業基礎》、《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基礎》等創業類型的課程,但是這些創業課程設置并沒有和他們本身的專業知識相結合。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大學生任何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學生所學習的專業知識,創新成功的可能性更多地來源于學生自身專業的特長。由于二者之間的脫節,導致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被嚴重限制。
由于我國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只停留于表面形式,學生所提出的創新創業項目也大都是一些理論性的內容,在轉移到實際應用時所起到的效果較差。一些高職院校所提出的理論性方案較多,觀點也比較新穎。但是這些方案一旦進入實踐階段就會顯得缺乏操作性,導致方案的應用變得越來越少。再加上當代大學生本身雖然有一股熱血,但是缺乏實際作為支撐,使得只是空談理論,無法展開實踐拓展。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開展大都是由教師主導實現的,但是大多數的教師都是專職類型的教師,很少有教師具有企業實際工作的經驗,更不要說創新創業方面的經驗。整個教師隊伍對企業運營、管理的體系不夠熟悉,只能通過網絡資源學習一些成功教師的案例,在課堂授課環節沒有實際經驗的分享,導致許多教師將創新、創業課程看作一門選修或是就業類型的課程,學生這一內容的學習也不夠全面,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無法充分地發揮出來。
當今時代小部分學校為學生建立了專門的創業實訓平臺,使得學生可以運用這一平臺進行自主創新創業模擬以及經營。但是這種平臺的建設以及后期的投入運營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導致許多學校沒有設置專門的平臺和實訓基礎。同時,一些高職院校也沒有為學生設置專門的高職院校指導平臺,導致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出現的許多問題無法解決,制約了學生進一步的發展。
許多高職院校所開設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都是面向全校的教育課程,這種課程的開設對于初級階段的學生還是有著促進基礎知識掌握的重要作用,能夠使得學生盡快樹立創新創業意識,并帶著這種意識投入到后期的專業學習過程中。到了高年級階段,高職院校方面就應當根據學生所選擇的專業以及未來的就業方向為學生重新制定創新創業教育計劃,以就業為導向帶領高年級階段的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提高創業成功的概率。為此,學校在制定課程教學內容時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分階段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并對學生進行專門的教育以及輔導,激發學生創新創業潛力,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需要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構建校企合作平臺,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的結合,尤其是一些小型的科技孵化型企業,更應當大力實施“從走出去,到引進來”策略。學校方面要聘請專家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指導教師,定期開展企業實訓工作,讓學生從校內走到校外,進入到社會進行培養和鍛煉。高職院校與企業二者有著各自的優勢以及資源,同樣也有著劣勢以及弊端,唯有將這二者進行有機融合,實現教育互補,才能夠扎實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以及條件,為高校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提供新的突破點。
高職院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需要意識到教師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并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注重教學的創新性、實踐性,利用課余時間拓展自身企業實踐、管理協調能力。學校應當定期組織學生到合作企業進行崗位實訓,提高教師的眼界。對于基本的創新創業環境方案、團隊合作策略、政策優惠申請等內容一定要熟練掌握,并做到詳細講解。在授課環節要求教師不能一昧進行理論知識講解,而是要依據社會形勢變化講解一些實際的案例,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盡管當下理論知識的教學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活躍思維,但是唯有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才能夠充分發揮出創新創業的真正價值,解決創新創業教育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專業基礎能力的同時需要加大對大學生實訓基地以及創業基地的經費投入,使得學生的創新創業想法能夠在教師的幫助下變成事實,產生更高的商業價值,在通過創新創業基地的進一步實踐之后學生的理論想法可以變成實際的創業項目,推動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進一步提升。
創新創業教育屬于一項長期、系統性的工程,其開展的意義不僅僅是寫出幾篇理論上的文章或是參加幾項創意性的比賽活動就能夠實現的。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加與應當立足于實際,依據社會發展的需求以及時代的變化趨勢制定新的教學策略。高職院校需要發揮出自身的優勢,注重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以及能力,以為國家培養出更多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