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小蘭
(江西省南昌縣向塘實驗學校,江西 南昌 330201)
在如今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過于關注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理解,而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教師可以巧用信息技術,打造初中英語閱讀的高效課堂。其重要意義在于:第一,體現了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傳統教學的弊端已經充分地突顯出來,當前已是初中教育改革的重要時期。現代信息技術能夠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應用已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主力軍;第二,信息技術能夠有效地拓寬學生的視野。視頻、圖片、音頻等都屬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多種形式,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形式,能夠大大地提高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接受能力。在一段時間之后,學生對英語的整體認知也會有所改變。這有助于教師推進英語教學進程,積極地構建起高效課堂。
隨著各國文化與經濟的融合,英文語言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逐漸成為一種國際通用語言。初中生首先應學好英語,將英文語言內化為自身的能力與素質。而作為一項綜合性的語言文化,對英語的學習涉及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相對于其他三部分,閱讀是最能引發思考的一項學習活動。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他們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才能夠形成足夠的知識儲備,進而在寫作過程中有話可說、有素材可參照。除此之外,通過閱讀來分析英文文章寫作技巧、文章結構,他們也能夠不斷優化自己的寫作模式,提高自身創作文章的可讀性。
其次,現行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中的參考文章涵蓋范圍甚廣,既包括基礎知識也涉及風俗文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學生眼界,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這也與素質教育理念不謀而合。
1.激活師生學習熱情
分析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我們不難發現,其文章大多篇幅較長。對學生來說,這無疑會加大他們的閱讀難度,弱化其學習積極性。對教師來說,僅依托教材文章講解知識,也無法達成理想的授課效果。甚至,一些教師在沒有清楚梳理文章脈絡時就盲目引導學生從頭到尾地讀文章,反而使他們對知識的把握毫無條理,使閱讀適得其反,最終反向制約師生的學習熱情,使教學工作缺少活力。對此,想要改變初中英語課堂師生熱情不足的現狀,運用信息技術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2.豐富教師授課手段
在傳統的英語課堂中,一般都是教師帶領學生閱讀教材,提煉教材對話或詞匯進行深入學習。雖然此手段可以大大節約課堂時間,做到時間的充分利用,將學生與教材緊密結合,但是對知識的呈現是單一的。也就是說,他們只能通過教師的語言和文本內容理解知識,無法獲得更加廣泛的知識延伸。尤其是對于一些含義較為豐富的詞匯,這種單一的授課模式極易使學生混淆詞匯含義,甚至無法靈活應用詞匯。對此,教師便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來豐富授課手段,規避上述問題。
3.推進整體教學進程
在運用信息技術、構建信息化英語課堂時,教師可以借助網絡與學生建立有機聯系,通過網絡向其布置預習任務、傳遞背景信息,與他們共同預習文章,做課前準備。同樣,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和網絡資源進行實時提問,讓他們帶著問題閱讀文章并展開深入思考,使閱讀更有針對性,提高學習質量。
課程引入是閱讀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與小學生相比,初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英文知識積累,形成了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但是他們的綜合能力水平依舊較為薄弱,極易在學習復雜文章時出現困惑,進而降低學習熱情。然而,我們都知道,學習熱情與學習效果息息相關,只有投入足夠的熱情才有可能獲得同樣積極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必須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深入挖掘初中生的“興趣點”,以此為指向設計課程導入環節。利用信息技術的優越性將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吸引到課堂中,為開展閱讀教學活動做充分準備。
在前文中我們曾說道,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的文章在體現人文情懷、傳遞基礎知識的同時囊括了許多國外的風俗文化。對此,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信息的開放性與資源的豐富性,將其應用到英語閱讀教學中,多元呈現英文知識,拓展他們的視野,開拓學生的眼界,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完善自身素質。
建立有效的考評機制也是保障教學質量的關鍵。換而言之,授課完成并不能代表閱讀教學的成功,只有經歷不斷的考查和反復的鞏固才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識,達成教學成效的優化。對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建網絡學習云平臺,通過學習平臺上傳課后作業,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科學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在無形中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為傳統的教育教學工作注入了鮮活的動力。在當前的科技社會中,初中英語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思想觀念,利用網絡將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有機結合,借助信息技術工具的輔助力量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構建全新的英語課堂。以此為學生學習創設更加真實的英文環境、烘托更加輕松的氛圍,促進他們對英文語言文化知識的把握,提高其學習、應用能力水平及綜合素質素養。為其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國家建設、社會發展培養潛在的英語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