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碧純
(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學,福建 泉州 362000)
引言: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讀后續寫越發重要,因此,對于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策略的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高中英語“讀后續寫”題型,是將寫作與閱讀聯系起來,考查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題目一般提供350 字左右的文本材料,多是貼近生活兼具趣味性的記敘文,給讀者提供比較大的想象空間,難度系數符合高中生的認知水平、語言能力。要求學生按照材料內容以及所給段落的開頭語、畫線關鍵詞等寫一篇大概150 字的作文,所寫的文章與給出的文本材料要形成完整的結構,在情節、內容方面要高度銜接,且續寫的內容合乎邏輯,語言具有連貫性。
“讀后續寫”強調續寫內容要與所給的文本材料保持一致,即情節銜接合理、內容連貫、結構以及風格等各個方面要保持一致。尤其是情節方面,要做到合理銜接。這就要求學生在續寫之前找到貫穿整篇文章的“線”,用這條“線"將所給的文本與續寫的故事“串”起來。而這條“線”實際上就是文章的主旨,也就是作者表達的中心思想。這條“線"統領整個故事的發展,貫穿全文始末。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學生續寫的依據。所以,在指導學生續寫故事之前,教師應當要求學生認真、仔細地閱讀題目所給材料,找到文章的主題,然后抓住它,順著這條“線"繼續寫,這樣才能保證續寫的內容合乎邏輯,與原文主題一致。一般來說,“讀后續寫”題型中給出的文本材料多是記敘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文章的首尾、主要情節、背景、標題等各個方面判斷主題,也可以緊扣材料的議論抒情語句,以此為切入點進行推敲。這些都能幫助學生把握文本主題,為接下來的續寫指明方向。
在明確文本主題之后,教師接下來要指導學生對文章的脈絡要點進行梳理。與普通的寫作不同,普通的寫作給學生一個主題,學生可以自由發揮。但“讀后續寫"這種新型寫作題型不一樣,是對所給文本材料的續寫,所以人物、地點、情節等各個方面受到了嚴格約束,學生必須要保證各個要索之間的協調,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續寫內容與所給文本內容之間的銜接性。在指導學生梳理文章脈絡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和學生一起完成思維導圖的構建。具體來說,在拿到“讀后續寫”題型之后,教師先引導學生明確文本的主題,然后以此為中心將其繪制在電子白板的中間位置。接著,教師再指導學生根據記敘文的六要素,在電子白板.上圍繞文本主題這一中心繪制六個分支,分別是事件起因、經過、結果以及人物、地點、時間,即why,what,how,who,where,when,即“5W+1H”。對于這個思維導圖的構建,教師可以交給學生,通過電子白板的繪畫功能與學生實現有效互動。
在明確各個要素并掌握基本定位之后,教師要讓學生根據題目中已經給出的段落開頭以及畫線關鍵詞等繼續豐富細節。以2016 年浙江省新高考《考試說明》中給出的寫作樣題“A funny thing happened..he started to run"為例。在這道題中,續寫部分已經給出了兩個段落的開頭語,分別是Paragraph 1 與Paragraph 2。對這兩個段落的開頭語進行分析,可以發現主人公Arthur 最后選擇拿著行李箱坐上出租車去了警察局。也可以知道,年輕人跟著主人公Arthur 跑到警察局。將這些聯系起來,基本上可以明確續寫的方向和內容:這件事從頭到尾是一個誤會。這也剛好呼應了文本材料首句中的"funny"一詞。這是“讀后續寫”與普通寫作最大的不同,雖然同樣需要學生展開想象,但是“讀后續寫"對學生的想象進行了限制。上述的這一寫作樣題中,很多學生一開始想象主人公Arthur 逃跑的各種場景,題目中給出的兩個開頭語對學生的想象進行了限制,但這些關鍵詞、開頭語也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文本材料的開頭語以及畫線關鍵詞等,進一步豐富、明確思維導圖中的六個要素,在此基礎上勾勒出更加立體、合乎邏輯、豐富精彩的故事細節。
閱讀索材的選擇十分重要,高質量的閱讀素材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助力后續的文章寫作。所以在選擇閱讀素材的時候,教師也要予以高度的關注.注重閱讀素材的擴展性與思考性,只有如此才能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其次閱讀素材的難度也要與高中生的實際水平相吻合,如果索材選擇的太簡單,便難以起到提高學生閱讀寫作能力的目的,而如果素材難度過高,也會出現因難以把握索材而事倍功半。最后索材材料也不能太過簡短,要基本保證素材中故事情節的完整,這也有助于學生續寫練習的開展。
結論:任何復雜的題型,只要掌握技巧和方法,都能有效解答。高中英語“讀后續寫”題型雖有一定難度,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但同樣有規律。有方法可循。指導學生寫作之前,教師先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準確把握文本主題,在把握文本主題的基礎上梳理文章的脈絡要點,保證各個要索相互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