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義錦
(龍南市黃沙中心小學,江西 龍南 341700)
數學是用以揭示自然規律的符號語言、圖形和算式,以其獨特美、簡潔美、對稱美、統一美的表現形式讓人們在萬千事物中感知事物之間的聯系和規律,并從中體驗數學的形態美及理性美??梢哉f,數學知識之中蘊含著很多的美學特質,如深奧的原理、豐富的線條、優美的圖形、完美的公式等,每一項都具有較強的審美價值。近些年,課程改革的推進讓數學教學從認知層面延伸到審美層面,實現了數學學科教學價值的最大化。
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者,數學審美教育的組織者,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重新審視數學審美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積極作用。教師應當增強自身的數學審美素養,一是要主動轉變數學美“無用論”的觀念,正視審美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功能和作用,并通過數學的審美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創造力;二是要深入理解數學課程標準的重要思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觀,使學生從生活經驗中認識并學習數學,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的簡潔美、奇異美,從而讓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繼而提高學習數學的審美情趣。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數學教師,應當不懈追求數學美的相關知識,不斷提升自我審美修養,并恰到好處地將審美理論融入課堂教學之中,以更好地推動小學數學審美教育的實施,并最終實現小學生審美趣味和審美能力的提升。
受年齡和思維的約束,小學生對審美的感受是比較簡單和直觀的,在教學過程中只有結合生活素材,通過情境創設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數學之美,才能激發學生欣賞數學美、追求數學美的興趣。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秩序和對稱是美的重要因素,而這兩點都能在數學中找到?!崩纾瑤缀螆D形中簡單的線條和圖形所呈現的就是數學的外在形式美。學生可以在長方體、球體、圓柱等幾何圖形中體會數學的對稱美,通過認識正三角形的平穩特性感知數學知識帶來的安定之美,或從平移與旋轉圖形得到的圖案中發現幾何圖形的奇妙之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善于發現數學的美學元素,并抽取生活素材,讓學生在學科理論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融合之中發現、理解數學之美。以“對稱圖形”的教學為例,師生可以搜集人民大會堂、埃菲爾鐵塔等著名建筑的圖片,引導學生尋找、發現這些建筑蘊含的圖形對稱美。
荷蘭數學家弗萊登塔爾認為,學生的學習不是簡單地接受,而是在學習已被發現或創造的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進行“再發現”和“再創造”,是一種實踐性活動。只有通過自我創造獲取的知識才能真正被掌握,也就能夠在生活實踐中靈活運用。首先,教師應當構建解決問題的數學模型,引導學生通過所學數學知識理解、掌握數學的本質,從而使學生在建立模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抽象、概括和創新的能力。例如,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分橘子”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建立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模型,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基于多樣化的數學方式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法,并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知欲。其次,教師可以運用“數形結合”的思想,通過畫圖的方法直觀解決數學問題,讓學生體會對稱美的運用。再次,教師可通過文字語言向數學符號語言的轉化,讓學生充分理解數學表達的簡潔美,并提高審美能力,而學生在追求數學簡潔美的過程中也會進一步加深對有余數的除法的認識和理解。
審美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對美的創造,而新穎獨特的創造性思維也是反映學生智力水平的重要標志?!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 年版)》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并被廣泛應用于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當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時,正是體現了一種創造美。通過對數學美的感知和理解,學生形成了對數學美的理性認識,同時運用這些知識探索、思考、解決數學問題,從而實現對數學美的運用和創造。例如,學習平面圖形面積的計算時,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將平行四邊形割補轉化為長方形,把梯形拼接轉化成平行四邊形,而這一創造美的過程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積極的、高效的、可靠的。毫無疑問,人們追求美的動機促成了任何形式的創造,而審美教育則是激發學生創造美的重要途徑,在數學教學中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追求數學之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更應是教學的最終目標。
小學數學審美教育的開展,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還能讓其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感受數學美的魅力,而這也是培養全面發展型人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所以,開展數學審美教育,有助于凸顯數學的美學價值,引導學生認識數學美、發現數學美、體驗數學美、創造數學美,進而提升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