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晶
(南京師范大學 江蘇省南京市 210000)
在“互聯網+”的今天,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創新的時代,政府部門的會計監督管理體系也應做出適應性的調整。2020年11月國稅總局公開采購金稅四期項目,要求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與中國人民銀行以及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同運行企業信息聯網核查系統,對政府會計監督管理來說完善信息溝通交流機制、加強對企業的事中事后監管更是刻不容緩。然而面對新形勢的挑戰以及政策、國情的要求,政府會計監督管理體系還面臨著許多問題亟需改善。
“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管理體系。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并完善,單位內部監督、注冊會計師審計監督和政府會計監督“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體系也成為了整頓和規范經濟秩序、防范會計造假行為的有效手段。其中,單位內部審計監督與被監管對象有從屬關系,注冊會計師審計監督與被監管對象有利益關系,尤其是在責任方過于強勢的情況下,這使得單位內部審計與注冊會計師審計都不具備足夠的獨立性,監督管理的工作也不便于展開;而政府會計監管由于政府與被監管對象沒有利益關系或附屬關系,因此政府會計監督具有超然獨立的地位,具有能夠充分發揮監督職能的優越性。
政府會計監督管理體系界定。政府會計監督的主體:政府會計監督管理的主體包括財政部門、政府審計部門、稅務部門以及銀保監會等部門。而“金稅四期”打造的企業信息聯網核查系統又將工業和信息化部以及各部委、銀行等參與機構納入監管體系。
政府會計監督的內容:政府會計監督是政府部門運用行政、經濟、法律等手段,對會計信息的確認、計量、記錄以及報告進行檢查和監督的一種強制性會計主體行為。因此政府會計監督的內容主要是企業的會計資料是否真實完整,會計核算是否符合會計準則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以及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是否具備執業能力、遵守職業道德。
其次,政府會計監督管理的內容還包括對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的監督管理。而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監督主要涉及會計信息的確認與計量是否真實完整可靠、記錄是否及時以及報告是否相關等方面。
政府會計監督的重要性:政府部門是會計市場公平競爭的監督者,而政府會計監督管理是會計市場信息對稱的看護者,是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的重要手段。由此,也能保護經濟市場各參與者的利益,從而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
內部現狀:目前實施政府會計監督的會計人員執業水平有限,此外對于違反規定的行為的處罰力度較輕,違約成本過低,導致政府實施會計監督管理行為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由于會計監督的職責規定不明確,在進行政府會計監管時容易出現有的工作重復監管、過度干預;而有的工作無人去做。
外部現狀:財會監督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近年來國家為了提升監管效能、鞏固監管成果并形成長期機制,對財政部監督評價局和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提出若干監管措施。不可否認的是,在我國各項改革方案的頒布與實施下,我國政府會計監督的效果正得到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未能得到解決。比如,以注冊會計師審計監督為代表的社會監督不夠獨立,不能獲取充分有效的會計信息,這也使得政府會計監督管理的開展受到限制。
政府會計監督存在職能弱化的趨勢。由于我國政府會計發展的水平限制以及我國獨特的政治結構、經濟體制、社會文化環境等因素的作用,現階段我國政府會計監督管理依然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亟待解決:政府會計監管體系不健全、監督隊伍力量薄弱以及政府會計監督信息化建設滯后、透明度低。
在實施會計監督時,各個部門之間職責分工不明確,也沒有完善的相關制度可提供參考;獲得的會計信息質量不夠高,部門間信息傳遞不夠及時,并且對于違反會計法規的行為的處罰力度不夠大使得企業違規成本過低;實施會計監督的人員的執業水平也有待提高,這就導致政府會計監督的監督職能和提升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職能受到限制。
政府會計監督發展方式落后。政府會計監督管理存在信息公開機制有待完善,會計監督手段單一等問題。政府會計監督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還有待提高,企業會計信息的共享和公開不夠及時,透明度也較低。而政府部門實施會計監督的方法也比較簡單、滯后,尤其是缺少審計前風險評估、監督過程中持續更新信息以及對特定事項的專項監管。
建立健全政府會計監督法律法規:我國政府實施會計監督之所以出現多部門共同監督的局面,主要是沒有完善的監督相關制度。政府部門實施會計監督時缺乏健全的法律機制、實際操作時準則的應用性也比較模糊。因此這就需要國家建立健全政府會計監督的法律法規,并且完善準則的可應用性,以統一的立法原則來避免各部門各自制定出來的規定和法規之間的沖突矛盾。
其次,還要加大對違反會計準則和法規的行為的處罰力度,從而增強政府會計監管的力度。
理順會計監督主體間的層級關系和崗位責任:國家需要明確各部門之間的職責與職權,明確各部門之間監督的界限和工作重點,在促使各個機關部門各司其職的同時還能保障監督各環節有序進行,提高政府會計監督模式的監管效率。
提高站位,統籌財政部門內部中央和地方的協同:優化政府會計監督管理體系需要政府部門提高站位,加強財政部門內部中央和地方的協同,更多地注重問題背后深層次原因的分析和體制機制方面問題的揭示,從而保證政府會計監督工作有效展開。
建立公共信息平臺,對各部門信息進行交互和共享:國家牽頭采購統一的信息化軟件,同時制定信息標準,大力實施網絡傳播,使得客觀、標準、高效的會計信息能夠通過網絡進行公開和傳輸,可以實現真正的信息共享。就像“金稅四期”,不僅僅是稅務方面,還會納入“非稅業務”,實現對業務更全面的界定;同時搭建了各部委、人民銀行以及銀行等參與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核查通道。財政部門也可借此與稅務部門深入合作監督企業的資金流向。
建立推廣網絡監督平臺,推動大數據+內審監督體系構建:在這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政府實施會計監管的方式也要緊跟時代的發展,在進行線下實地監管的情況下線上的監管也不能停止步伐;要建立并推廣網絡監督平臺,更及時有效地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監管。同時,將內部審計監督體系與網絡監督平臺相結合,不僅可以更加及時地收集到有價值的會計信息,還能構建一個更加嚴格積極的內外監督環境,從而提升政府會計監督管理的職能。
隨著行業環境的變化,會計工作的內容和方式等都進行了巨大的改變, 所以政府部門會計檢查人員也應隨之改變,以適應行業改變的要求。財政部門需要培養一批業務能力全面的干部隊伍并借此帶動整個隊伍成員職業能力的提升;此外還要加強干部隊伍的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忠誠、干凈、有擔當的財政監督檢查干部,從而提高會計監督執法的透明度和力度。
國家經濟發展的要求以及各項新政策的頒布都顯示著我國越來越重視對企業的監管,2020年11月國家稅務總局公布“金稅四期”采購意向也表明了國家將要加大監管力度、推動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以及實施政府會計監督的主體將越來越強大,政府部門在會計監督中的參與度也會越來越高。隨著會計信息共享和核查系統的完善,政府會計監督體系將和社會監督、單位內審監督共同完善,切實提高監管的效率,從而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有效運行。